电视专题片江南解说词

电视专题片江南解说词

ID:37359412

大小:244.98 KB

页数:48页

时间:2019-05-22

电视专题片江南解说词_第1页
电视专题片江南解说词_第2页
电视专题片江南解说词_第3页
电视专题片江南解说词_第4页
电视专题片江南解说词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视专题片江南解说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电视专题《江南》解说词第一集《在水一方》就从这里开始吧。周庄、同里或者乌镇,水乡的古镇在江南生长。在古镇上走一走,以这样的方式体会江南,我们细致而明确地感受到了江南的精神和风采。水流在水里,风淡淡地吹着风。在这里,流水和流水,不就是江南翻飞的水袖吗?不就是把江南舞动得风姿绰绰、灵秀飘逸的水袖吗?在朴实无华中超凡脱俗,在超凡脱俗中返璞归真,这水做的江南,这江南的流水啊。“小桥、流水、人家”,这是江南最灿烂的风花雪月,这是江南最根本的从前以来。十多年前,古镇的农民耕田的时候,掘到了一些石斧陶器和玉镯玉瑗,这一个

2、发现,引起了文物管理部门的注意和重视,考古学家们从各地赶来,仔细看过了这些石斧陶器和玉镯玉瑗以后说道,这是崧泽、良渚文化时期的文物,离开现在,应该有五千五百年了吧。五千多年前的古镇是什么样子,我们不能知道,我们只能知道,五千多年前,我们的先人,曾经在这里编织着生活,在这里的山下,在这里的水边,他们随意地唱着自己作的歌曲,一些鱼儿,悠闲地从他们身边游过。我们不能知道,我们的先人从何而来,他们是千里迢迢赶来还是风尘仆仆路过,我们只知道,当他们和这一片山水相遇的时候,就毫不犹豫地留了下来,他们在这里开荒种田,纺纱

3、织布,然后生儿育女,这一片山水,是我们的先人最初的家园。我们也不能十分清晰地勾划出五千多年以来春夏秋冬的交替和风花雪月的演变,我们还是只能从古镇的一山一水一砖一石中,领略岁月浩渺和沧海桑田。江南的水乡都是这样的,一半儿是水,另一半儿是岸。那一些石阶从水上升起,通到屋前宅后,水乡的生活和水紧密相连,水乡的生活就是水做的生活。这一条河贯穿古镇,这一条河仿佛就是一棵大树,两岸的房屋,就是生长在这一棵大树上的树叶和果实了。上桥下桥,船来船往就是水乡古镇的日常生活。一些东西要送到镇里来,装船,一些东西要运到镇外去,还

4、是装船。一些人要往镇外去,上船,另一些人回到镇上来,下船。古镇人家的一部分就是船,而船的一部分,就是古镇人的家了。就这样看过去,古镇的河上,不就是一幅书法吗,水面是宣纸,船是写在纸上的行书,二岸的石驳岸,就是这一幅书法的装裱了。然后,河的两岸,就是街了,青石板铺砌的街。才下了一阵小雨,青石板显得光亮和明净。许多年以前,小镇的街是用小石子铺砌的,叫蛋石街。今天的青石板,虽然少了蛋石街“雨天可穿红绣鞋”的诗意,但依然透着一丝苍古,并且溶入了古镇的人情风貌,很和谐。周庄的清早大抵如此。象往常一样,最先醒来的人生起

5、了炉子,夜里面把煤炉熄灭了,不仅仅是节省蜂窝煤,也是为了防火。然后街上有了买菜的人,扫地的人和上学的孩子。老人下着店铺的门板。当地人把店铺的门板叫作塞板。这样的塞板在苏州已经不多见了,只有一些古镇还保留着。在今天看来,下一扇塞板,日子就翻过去一天。下完塞板的老人,独自在一边坐着。这一坐,就像是已经坐了百年。对于周庄来说,百年就像昨天,老人记忆着昨天外婆唱的歌: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说我好宝宝,我说外婆蚕宝宝……外婆桥,上了年纪的人都这么说,外婆桥就在周庄,是富安桥?还是那双桥?还是……又说不清楚了。这个桥

6、,那个桥,周庄有许多的桥,周庄人每天都会走过这些桥,走过这些桥的时候,他们就没有想到,这些石桥日后会改变他们如清晨般宁静的生活。在周庄人看来,富安桥,或者双桥,几百年来,它们只是人们行走的路,或是老人邻居聊天的地方。富安桥是周庄最老的桥,桥的四角建有四座高大的桥楼,这样的造桥方法在江南水乡难得见到。双桥交错着,斑驳的青灰色像清晨的残梦。画家陈逸飞先生那幅《故乡的回忆》就是取材于双桥。这双桥使陈先生名扬海外,更使周庄名扬天下。第48页共48页白天,周庄的白天是属于旅游者的。今天周庄人的生活,是为远道而来的客人

7、准备的。坐在船上游览,这是游览周庄最好的方式。穿桥过洞,颇有情趣。每穿过一个桥洞就出现一种景色;每拐过一座桥堍,又另有一种意境。就像苏州园林,曲径通幽,又豁然开朗。好心情的旅游者听着船娘的歌声,触摸着穿竹石栏、临河水阁,就好像沾上了江南的好风水。有一位诗人这样描述周庄:水乡的路,水云浦,进庄出庄一把橹。河水慢慢流,船橹慢慢摇,当年沈万山站在家中,指挥着他的大小船只进进出出,做着纵横四海的大生意。那情形一定繁忙,或许是鸦雀无声。旅游者议论着沈万山的财富,说得最多的就是:南京的城墙有一半是沈万山造的。当年他还想

8、犒赏朱元璋的军队,却不料因此惹恼了朱皇帝,流放云南了。多年以前,已记不清在周庄的哪条小巷的巷口,有一个德记酒馆,卖酒的人是女子阿金。因为阿金的美,引得南社诗人柳亚子、叶楚伧等人常去那里饮酒,他们为阿金写了许多诗歌,并把小酒馆叫作迷楼。“贞丰桥畔屋三间,一角迷楼夜未关,尽有酒人倾自堕,独留词客赋朱颜。”这是柳亚子《迷楼曲》中的句子。前辈的风雅让我们看到,滴雨的檐下,小镇的少女酤酒而归来,纤巧的身影,在悠长的巷子里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