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钻井油藏地质设计技术及应用

侧钻井油藏地质设计技术及应用

ID:37374400

大小:254.9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1

侧钻井油藏地质设计技术及应用_第1页
侧钻井油藏地质设计技术及应用_第2页
侧钻井油藏地质设计技术及应用_第3页
侧钻井油藏地质设计技术及应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侧钻井油藏地质设计技术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学兔兔www.xuetutu.com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8年4月第30卷第2期JournalofOilandGasTechnology(J.JPI)Apr.2008Vo1.3ONo-2侧钻井油藏地质设计技术及应用徐琴(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Jqxl434023;胜利油田有限公司现河采油厂,山东东营257068)[摘要]复杂断块油藏在开发中后期剩余油极度分散.呈现“小而散”的特征,造成局部微构造高点及井间滞流区的剩余油难以有效动用。而侧钻井技术可充分挖掘

2、井间滞留区、断失层及局部微高等部分的剩余油。针对不同的剩余油分布情况,确定了上侧、下侧、平侧、河道边心、非主流线、局部高点、套管内加深、老井事故救援等8种不同模式的侧钻井井型,以适应充分控制剩余储量的要求。经过近几年侧钻井实施中的实践摸索,对井身、井位的选择进行了规范,逐步建立了一套“八图五表”侧钻井地质设计程序、方法和标准,该模式在全局进行推广应用。[关键词]复杂断块油藏;侧钻井技术;挖掘剩余油;地质设计[中图分类号]TE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752(2008)02—0484—04现河采油厂自1999

3、年开始通过对储层细分对比及精细描述,在重新认识剩余油分布的基础上,利用开窗侧钻技术挖掘层间剩余油潜力。目前钻探精度能够钻到可采储量为(O.5~1)×10t的剩余油高度分散的小油藏。同时对侧钻井的井身结构进行研究,确定了井身选择、井位选择技术要求;明确了侧钻井井身结构中轨道类型、开窗位置、井斜角等设计要求。同时对井身轨迹进行优化,并研究了井身结构中开窗点大小、超覆段的长度、水泥返高等侧钻井参数]。先后在现河油区32个大小断块开展工作。至2007年12月底,投产侧钻井345口,占胜利油田的半数以上,增加可采储量350×10t,累

4、计产油124.3×10t,约占全局侧钻产量的65,获得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油田的原油生产任务完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侧钻井型的选择现河采油厂复杂断块剩余油潜力可细分为5种类型:①断失层;②局部微构造高点;③井间剩余油滞留区;④老井部分生产层段报废,原井仍有潜力的层系;⑤井网不完善的潜力层。针对不同的剩余油潜力类型,为保证侧钻的高效,在井型的选择上要区别对待:①油层较多的局部微高潜力,应选择能沿断层上升盘实施侧钻的老井,设计中控制井斜角接近45。,尽量沿各层系局部高点多穿油层,井与靶点的水平距离小于200m为宜。层系较单一

5、的断失层潜力多选择靠近靶点的老井。②对于处于构造腰部的井间滞留区及井网不完善的潜力层应重点考虑井网的完善,井距的适当,靶点应设计在井间剩余油较为富集的地区。③对于草2O馆陶组的报废井,加深侧钻古潜山油层,提高井网对储量的控制程度。这类侧钻井井段小,建井周期短,投资少,增油效果明显,为草2O等稠油油藏挖潜和井网综合利用指明了方向。1.1上侧型对于“屋脊”式油藏,由低部位的井向高部位侧钻,可占据顶部有利的无井控制区。由于老井钻井时资料较少,钻井准确度不高,不能充分占据“屋脊”高部位的有利位置,造成无井控制的剩余区。当剩余油面积大

6、时,可通过补充完善新井来控制,当剩余油区面积中等,而低部位生产井已报废或低效时,则可利用低部位井向储集层上倾方面侧钻。只要顶部断层位置控制准确,储集层稳定,这类井往往能获得如下效果:①初期生产一般含水较低,产量较高;②控制一个或几个油层的最有利部位,对提高采收率作用大,且可以实现层间接替,累积产油多;③有可能钻到低部位井未钻遇的新油层,增加新储层。[收稿日期]2007—12—2o[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十五科技攻关项目(P01035)。[作者简介]徐琴(1975一),女,1998年大学毕业,工程师,硕士生,现主要从事

7、石油地质方面的研究工作。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学兔兔www.xuetutu.com第30卷第2期徐琴:侧钻井油藏地质设计技术及应用1.2下侧型“屋脊”式油藏中,由于各种原因,可造成打到顶部断层以外下降盘的“过头井”。例如,初期对油藏认识不清打的探井,以及由于断层落实不准,钻井控制不好造成的“过头井”等。在后期经过精细描述,加深认识,确定相邻的“屋脊”有利部位仍存在控制不到的剩余油区时,可利用“过头井”向“屋脊”储集层的下倾方向侧钻。由于反方向进人上升盘,一般可控制少数几个油层的最有利部位,因而适用于

8、主力层剩余油较多的油藏,并且对井身设计控制要求较高。1.3平侧型对于储集层渗透率较高、边水活跃的“屋脊”式油藏,由于产量高,边水推进快而不均匀。当顶部虽有油井但井间距较大时,就在相邻油井问形成因边水舌状突进而留下的剩余油区。原生产井进人高含水低效益时,可从老井眼向构造高度基本相同的剩余油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