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故事两则》 同步练习5

《庄子故事两则》 同步练习5

ID:37392384

大小:3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3

《庄子故事两则》 同步练习5_第1页
《庄子故事两则》 同步练习5_第2页
《庄子故事两则》 同步练习5_第3页
《庄子故事两则》 同步练习5_第4页
资源描述:

《《庄子故事两则》 同步练习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庄子故事两则》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书写有误的一组是()A.鯈鱼(tiáo)骁勇(xiāo)狡黠(xiá)晦暗(huì)B.轩榭(xiè)荇菜(xìnɡ)茏统(lónɡ)冗杂(yǒnɡ)C.鹓鶵(yuān)慰藉(jiè)诅咒(zǔ)穿凿(záo)D.搏击(bó)拮据(jié)恐吓(hè)桑梓(zǐ)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⑴法国的城际交通最值得提及的是铁路运输,法国被公认拥有欧洲大陆最的铁路系统。⑵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为黄山的秀美所,发出“五岳归来不看山,

2、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⑶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演变过程,是世界上历史最的文字之一。A.完善折服悠久B.完整佩服悠长C.完善佩服悠久D.完整折服悠久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陈祖德曾战胜日本杉内雅男九段,成为第一个在中国击败日本九段棋手的中国人。B.交警呼吁家长尽量不要驾车送学生到校,以免交通拥堵。C.李娜最终不敌现世界排名第一的比利时名将克里斯特尔斯,遗憾屈居亚军。D.社会公平从时序的角度可以分为过程公平、起点公平和结果公平。4.将“我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它忽视了语文功能的

3、多样性。”一句还原到下面的语段中,位置正确的一处是()语文的实质是什么?A有人认为语文的实质是工具性。B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正常的人都能很熟练地进行语言交流,甚至有明显语法错误的表达也不影响双方的交流。C我认为,语文的产生、发展决定了语文的浅层次表达是生活实践,具有工具性;D高层次表达则是精神万象,具有精神性。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景公使圉人①养所爱马,暴病死,公怒,令人操刀,解②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③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公曰:“以属④

4、狱。”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属之狱。”公曰:“可。”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爱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⑤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注释】①圉(yǔ)人:养马的人。②解:肢解,分解肢体。③矍(jué)然:惊惶四顾的样子。④属(zhǔ):交给,后作“嘱”。⑤喟(kuì)然:长声叹息。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5、⑴吏二缚一人诣王(             )       ⑵齐人固善盗乎(             )⑶兵弱于邻国(             )            ⑷必轻吾国(             )2.下列每组划线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晏子止,而问于公曰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B.兵弱于邻国生于淮北则为枳C.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公使汝养马而杀之D.为其来也臣为君数之4Q)C.R4I+C"O&a#?*a%?8A3.翻译下列句子⑴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⑵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⑶使公以一

6、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4.结合文段内容,说说晏子和景公各是怎样的人?答案解析一、1、【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笼统(lǒng)冗杂(rǒnɡ)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2、【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这是同义词辨析考点。学生对配伍题中同义词辨析应学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从词语含义、程度、对象、范围、色彩等方面加以比较辨别。选出正确的答案。这里系统应用“完善”;历史与“悠久”搭配。所以选A。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3、【答案】D【

7、解析】试题分析:语序不当:改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4、【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这种观点的“这”指代:“有人认为语文的实质是工具性”,故选B。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二、【答案】1.到 本来 兵力/军队/武力 轻视           2.A3.⑴略⑵略⑶你让景公因为一匹马的缘故而杀人,百姓听说了,一定会怨恨我们的君王。4.结合文章内容各1分。晏子:机智善辩;景公:虚心纳谏,知错能改【

8、解析】1.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轻”为形容词动用,要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字词的含义,“用法”词的变用,哪一点“相同”都可以。了解文言常用字词多个义项,根据语境判断,进行比较。A项中“而”皆表示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