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议课的准备——有效观课议课之二

观课议课的准备——有效观课议课之二

ID:37434477

大小:45.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5-23

观课议课的准备——有效观课议课之二_第1页
观课议课的准备——有效观课议课之二_第2页
观课议课的准备——有效观课议课之二_第3页
观课议课的准备——有效观课议课之二_第4页
观课议课的准备——有效观课议课之二_第5页
资源描述:

《观课议课的准备——有效观课议课之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研究观课议课的准备——有效观课议课之二作者:巢湖客人     一、观课议课的认识准备   (一)教师要学会“自我不满意”   “不满意”是什么?“不满意”是一种态度。为什么“不满意”?因为有问题。加拿大学者迈克.富兰的《变革的力量》是很值得读的一本好书,影响我最深刻的一句话是:“问题是我们的朋友。问题不可避免要出现,如果没有问题,你就学不到东西。”西方哲学史上的这个故事可以作为例证: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大哲学家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回答:“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

2、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流露出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一次有人问维特根斯坦:“罗素为什么落伍了?”他回答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尽管我们可能知道问题是我们的朋友,“不满意”是我们成长和进步的基础,但在实践中,“面子”和“自尊心”(当然还有其他功利的因素)却常常跳出来,阻挡我们和问题成为朋友,大家也很不愿意去表达“不满意”。这样,如何对自己“不满意”也就成了问题。   应该如何对自己“不满意”呢?我个人有以下认识:教学研究   首先,要意识到人需要“不

3、满意”。人的生活本质上是一种超越性的生活,是一种理想性的生活。超越什么?超越现在,超越此时。为什么要超越?因为对现在不满意。人所以要追求理想,是因为认定现在的生活、现在的处境不理想。想一想,现在的一切都完美了,已经没有了值得追求和改变的东西,活着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其次,要意识到“不满意”的价值性。与其他物种比较,人可以说具有先天不完善性。但人超越其他物种的地方,就在于知道自己不完善,承认不完善,并努力追求完善。追求完善的实践是人类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这种实践就是后天的自我塑造和改变。意识到“不满意”的价值,我们就应

4、该主动多寻找一些对自身的“不满意”。   再次,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不满意”。对于问题我们不能总别人身上推,怨天尤人,而是主动从自己身上找问题。比如教学效果不理想时,我们不要总归咎于学生原有基础不好,学习习惯差,而对自己的问题熟视无睹。   第四,对别人对自己的批评要有欢迎和感谢的态度。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整衣冠;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矣!”布鲁纳则说:“自我可以——实际上是必须——从‘他人’的角度予以界定。”他人是一种视角。多从善意的角度去理解别人的批评,我们就可以从他人的批评中得到更多的帮助。教学研究

5、   第五,要致力研究和解决自己的问题。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以后,无动于衷、置之不理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问题。“不满意”只是有了一种积极的态度,这种态度需要后续的研究和改进行为。只有这样,你才可能不断从“不满意”走向“满意”。   事实上,对于不能改变的,最好的方式不是抱怨,而是接纳;对于我们能改变的,我们需要努力去改变,我们能够改变什么呢?你能够改变的就是你自己!当然,如果你具有理想主义的情怀和英雄主义的勇气,你还应该坚守符合人性和教育规律的追求和向往,活得更加独立和有尊严。   (二)教师要学习对话和争鸣   议课的过程是围

6、绕课堂对话的过程。保罗.弗莱雷认为:“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对于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观课议课活动,对话交流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教学研究对话意味着不同意见的参与,就一个组织而言,不同意见的存在往往有助于随时纠正团队思考的偏差和错误。唯有鼓励组织成员有多样化的观点和意见,才能在意见交流或行动实践的过程中,激发团体智慧、凝聚共识。组织成员的共同学习不是要达到行动一致、步调一致、思维一致,不是不允许团队内部存在意见和分歧。促进组织成员的共同学习,关键要发展成员间的“对话”和“讨论”的能

7、力,它强调以同中求异的原则来探索真理,透过对话让组织成员正视自己思维的障蔽,进而面对事实,并学会欣赏不同的意见,发展更高层的共识。   真理是不怕争论的,真理愈辩愈明。我个人的感觉,对一种理论置之不理是对它的最大冷漠;而参与争论、促进发展是对它最大的尊重;当然我们也可以完全接受它,但只有接受对它的发展和完善没有多大帮助。因此,在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既需要对他人认识成果的尊重,又不能“唯马首是瞻”、“噤若寒蝉”。因为“万马齐喑究可哀”,我们需要抖擞精神,参与对话和争鸣。   在具体的议课对话中,我们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8、  1、反对“自我中心主义”   强调从独白转向对话,是因为“我”不可能完全从逻辑上把握、规定和制约对象,“对话”以承认“我”的有限性为前提,它强调自我认知方式的不可通约性以及自我的非中心化,对话是对独白和自我中心主义的反对。对话的基础是相互敞开,彼此承认,它要求对话者防止自我粉饰和美化,克服过分的防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