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寸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

英寸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

ID:37447600

大小:1.54 M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5-12

英寸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_第1页
英寸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_第2页
英寸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_第3页
英寸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_第4页
英寸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_第5页
资源描述:

《英寸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卷轴法制备及转移30英寸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参考文献:SukangBea,HyeongkeunKim.Roll-to-rollproductionof30-inchgraphenefilmsfortransparentelectrodes.Naturenanotechnology.5,574-578(2010)主要内容1石墨烯简介2研究背景3制备工艺流程4结果分析与总结石墨烯由一层二维平面排列的C原子层组成,其中C原子以sp2杂化连接排列在正六边形的晶格点阵上。石墨烯简介石墨烯不仅是已知材料中最薄的一种(

2、理论厚度只有0.35nm),还拥有极高的强度和导电性,结构稳定,其理论比表面积更是高达2630m2/g。石墨烯的结构与形貌左图(STEM):A.K.Geim,ReviwersofModernPhysics,VOL81,MARCH2009中图(AFM):VincentC.Tung,NatureNanotechnology,VOL4,JANUARY2009右图(TEM):JunZhu,NatureNanotechnology,VOL3,SEPTEMBER2008研究背景传统的应用于太阳能电池、触摸传感器的透

3、明电极都是用铟锡氧化物(ITO)制备的。它的方块电阻低于100Ω/□,透光率达到90%,并且可以扩大生产。相比而言,目前已报导的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生长在镍基底上的石墨烯薄膜的方块电阻为280Ω/□左右,且其尺寸最大为厘米级。此外,CVD法是热沉积过程,这就不可避免地要求一个坚实的镍膜作为基底以抵抗接近1000℃的高温,并且在后期还要通过化学刻蚀除去催化金属膜。这同时也是直接用此方法制备石墨烯的阻力所在。因此,必需要想办法将制备出的石墨薄膜转移到其它基底上。制备工艺流程这种卷轴式转移石墨烯薄膜的

4、方法主要有三个步骤:Ⅰ、将聚合物膜粘在铜箔上的石墨烯膜上;Ⅱ、化学刻蚀除去铜箔;Ⅲ、将石墨烯薄膜转移到目标基底上。设备装置图将铜箔卷在直径为7.5英寸的石英管的外侧,并装入8英寸的石英管式反应器中。下面的图片显示了铜箔在高温下与甲烷和氢气反应的过程。在120℃下通过卷轴式转移法将石墨烯薄膜从热释放聚合物膜上转移到PET薄膜上。超大尺寸透明石墨烯薄膜转移到了一张35英寸大小的PET薄膜上。通过丝网印刷过程将银浆电极负载于石墨烯/PET膜上。插图显示了装配有银电极的3.1英寸大小的石墨烯/PET面板。装配好

5、银电极的石墨烯/PET薄膜触摸屏表现出了出色的柔韧性。以石墨烯为基础的触摸屏面板通过控制软件与电脑相连接。结果分析与总结用卷轴法转移石墨烯薄膜至石英基底的紫外-可见光谱图。石墨烯薄膜每多转移一次(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加一层石墨烯),它的透光率就降低2.2%~2.3%。卷轴式干法转移的石墨烯薄膜的方块电阻与以热释放胶带基底及PMMA为基底的湿法转移的薄膜的方阻之比。石墨烯触摸面板可以抵抗6%的应变力(承受应变的能力主要受印刷在石墨烯薄膜上的银电极的限制,而不是石墨烯本身),而ITO面板只能抵抗2~3%的应变力

6、。综上所述,在超大规模铜箔上,通过卷轴式生产法制备出了石墨烯薄膜。通过多次转移和化学掺杂,石墨烯薄膜的电学性能和光学性能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因此可以预测,在不久的将来,这种卷轴式CVD法将实现规模化生产制备柔性的导电石墨烯薄膜,并应用于透明电极以代替ITO。ThankYou!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