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读、乐学、善问

勤读、乐学、善问

ID:37452251

大小:16.17 M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4

勤读、乐学、善问_第1页
勤读、乐学、善问_第2页
勤读、乐学、善问_第3页
勤读、乐学、善问_第4页
勤读、乐学、善问_第5页
资源描述:

《勤读、乐学、善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勤读、乐学、善问——我的专业成长之路纳雍县第一小学:曾维蔚首先,感谢“杨兴文名师工作室”为我们搭建了这个交流学习的平台,感谢杨兴文校长给了我这次与大家交流的机会,感谢三小的领导和老师为我们这次交流学习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今天,虽说我是来向大家介绍我的专业成长之路的,但更主要的是来向大家学习的。我不是名师,在和大家分享我的过去时,有很多地方肯定说得不好,敬请大家见谅。作为站在一线教育道路上的我们,相信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站在讲台上的时候是坦然的,自信满满的,胸有成竹的。而这一切,就当年的我来说,却是迷茫的。所谓的“当年”,是2005年我刚进一小的时候。现在想起来,我今天的成长与那时的很

2、多因素是相关的。下面就我的经历和大家谈谈:一、成长背后的心酸1、家长的不信任。刚到校时,我是从二年级接起的班,家长们不信任我,在背后天天议论我这样长那样短的,并且站在教室外面悄悄听我上课。记得第一个周的一天,班上有个孩子生病了,我没有在教室里打电话通知家长来接孩子,而是站在教室门外打的电话。当时我就发现班上有几个家长站在操场上朝我看,说着什么。后来我才知道她们是在下面说,你看,这样的人,上课期间都要出来打电话,那是上得了什么课?开学的那几周里,之类的话还有好多。2、任教课程的改变。由原来任教的语文改上成了数学。73、老教师的不接纳。当我有问题询问里面的一些老教师时,他们总会说一

3、些很不好听的话,让我当时那种心情啊,无法用词语来形容。二、成长路上的动力首先是学校领导的关怀和鼓励。在这儿要特别感谢的是肖成显老师、穆飞老师和杨兴文老师。他们虽然早就是领导了,但在我心里这样叫他们,是打心底的觉得他们是我永远的老师,真正的老师。当年如果没有他们的信任、鼓励、关怀和帮助,我可能永远都会停留在原地的。其次是家人的支持和朋友的帮助。我背后有了这么多的坚强后盾,我再不学习,再不进步,我何为人师?三、成长过程的付出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真正体现出了这三个字:读、学、问。1、勤读:读各类有用的课外书籍,夯实专业成长基础我们都知道,古今中外,凡成大学问者,无一不是博览群书、勤学善

4、思之人。人非生而知之,只有不断学习前人的经验、成果,充实自己的头脑,才能进一步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我不是为了让自己成大学问者而读,不是为了别人称赞而读,而是为了让自己能在教育教学能力上有所提高而读。所以我读的书也比较少而局限,主要读的有这几类:一、读教育经典(家庭教育方面的和学校教育方面的):真正的经典永恒而平易。有人说:读书就是在和大师们对话。确实是这样的,多读书,特别是读一些教学方面的书,就常常会惊叹“原来还可以这样上”。“我怎么没想到呢”。所以经常去读些书,你在教学实践中思路会更宽,更具有创新性,这也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多读教育书籍,有了更深厚的教育理论作支撑,对我们教

5、学实践中分析教材是很有帮助的。我7读过的书有:《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哈佛大学刘依婷》、《剑桥家训》等。从里面学到的不管是哪方面的教育方法,用到我们的学生身上,都是有好处的。觉得有适合自己的地方,把它摘录下来。二、读教育报刊:了解同行的先进思想和理念在肖老师的推荐下,我当时主要读了《小学数学教师》这本书。也从中学到了好多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三、读儿童文学:走进孩子的心灵比如说《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窗边的小豆豆》等,读过之后每周选一两个故事讲给学生听,不但拉近了和学生间的距离,而且为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增添了乐趣。2、乐学:虚心学习优秀教师的各种教育教法,加快专业成长步

6、伐(1)听优秀教师现场课。只要能听的课,抽闲等空的都去听,听后回来对比自己的课堂,把能用得上的一点点的用上去。(2)看专家们的录像课。如果要上公开课的时候,选择性的找同一课题的录像课来观看,学习专家的上课风格,上课设计等等。(3)备每一次课时,做好每一个细节。备教材、备学生,确定课题,设计板书等方面。做到有备而上,无备拉倒。(4)写下一堂课上的成败得失,也就是现在我们说的写反思。教师是否愿意花时间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是教师是否具有专业素养的标志之一。而会不会反思,对我来说也是一个问题。能否以“反思教学”的方式化解教学中发生的教学事件,这是判别教师专业化程度的一个标志。在反思的过

7、程中,我们的教育智慧也随之不断增长。从专业发展的7角度看,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反思才能完成。教育学者杜威这样说过:“教师应当对实践进行反思,将教学看作是一种反思性的学术实践,通过反思实践来改进教学,做‘反思型实践者’”。我当时是凭着自己的兴致和意志来做这件事,但现在再翻开来读,确实有一定的韵味。我给大家分享一则:77(5)想如何成为学生的好朋友。为了拉7近和学生的距离,我和学生的相处多数是以谈心、给他们写短信(即评语)的方式进行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