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运之兴 ”与湖湘人文精神

“湘运之兴 ”与湖湘人文精神

ID:37460370

大小:3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4

“湘运之兴 ”与湖湘人文精神_第1页
“湘运之兴 ”与湖湘人文精神_第2页
“湘运之兴 ”与湖湘人文精神_第3页
“湘运之兴 ”与湖湘人文精神_第4页
“湘运之兴 ”与湖湘人文精神_第5页
资源描述:

《“湘运之兴 ”与湖湘人文精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湘运之兴”与湖湘人文精神中国古代之政治文化中心大多处于中原地带,而位于长江以南的湖湘大地则被称作“蛮荒”之地,视为畏途。与此相应,唐代以前,湖南在政治上出现的著名人物寥寥无几,相反,倒是有不少其它地方的著名人士如楚国的屈原,西汉的贾谊等因政治原因而被流放湖南。但到了南宋之后,胡宏等人在湖南创立并传播以经丗致用为特征的湖湘学派,深深影响了湖湘地区的人文精神。经几个朝代的熏陶和孕育,及至明清时期,湖南渐渐产生了一些在全国有影响的人物,如著名哲学家王夫之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早期思想家魏源。到了近代,湖南更是人才济济,以致中国近代思想家冯桂芬在其《校

2、庐抗议》中也说:“中兴将相,什九湖湘。”而近代湖南人才群兴起的发端就是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集团的崛起为标志的。清朝自嘉庆年间渐渐走向衰落,咸丰时期更呈鱼烂之势。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后,清朝的统治到了内外交困,岌岌可危的地步。正当清朝的绿营八旗军束手无策时,湘军集团从湖南奇迹般崛起,并在激烈的对峙斗争中最终战胜了太平军,如擎天之一柱,支撑着清王朝摇摇欲坠的局面,从而几乎决定了中国半个多世纪的命运。在回顾这段历史时,人们往往对原来并不为天下所重的湖南会兴起庞大强悍的湘军而感到疑惑不解。但是如果我们从区域人文背景的角度来加以考察,就可以

3、发现这实际是地区人文精神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湖南自古以来就有剽悍的民风,尚武之精神,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湘军的领导集团也不仅仅是一个军事集团和政治集团,还是一个文化群体——理学经世派。他们能够把对宋明理学的坚定性和经世务实的作风融为一体,既有强烈的卫道意识,又有对社会现实的清醒认识,并且具有兼容并蓄的宽大胸怀。所有这些,都为湘军的崛起奠定了深厚的人文背景。(一)湖南剽悍的民风,尚武之意识和爱国主义传统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将湖南之地归于“南楚”.认为此地民风与“西楚”一样,“其俗剽轻,易发怒”。这一特点的形成,一方面可能与湖南处于南

4、北、东西交通要冲,自然条件又较好,所以在古代常常受到异民族和其他国家的侵犯,其土著民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因而养成了一种敢于斗争的性格有关;另一方面,湖南地区民族成份复杂,许多少数民族居住条件比较艰苦,又经常受到异族的欺压,也需要有剽悍的性格。剽悍的民风,在军事上容易发展为尚武之精神。在目前的湖南境内发现的古墓中,已出土了大量商、周、秦汉时期的青铜兵器,有戈、矛、戟、槊、剑、刀、斧钺、匕首等,在衡阳地区战国墓中出土的青铜兵器,平均每两座墓中便有一件,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古代湖南人的尚武精神。至于湖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尚武精神,也是颇有历史传统的,在战国至秦代

5、,湖南境内的扬越虽先后为楚、秦所征服,但居于湖南南部的南越人却一直与秦人斗争,秦末农民大起义时,越人鄱阳令吴芮及其大将益阳人梅鋗率越人支持刘邦抗秦,梅鋗曾配合刘邦攻下今河南西峡一带,并随汉军入关。东汉时期活跃在武陵(今常德)地区的“五溪蛮”多次起义。东汉初光武帝曾派武威将军刘尚镇压,结果失败。后又派马援镇压,马援亦病死军中。。东汉末年,“长沙蛮”又汇合“零陵蛮”共两万余人,“攻烧城郭,杀伤长吏”,声势十分浩大。湖南境内少数民族的这种武装斗争,一直到唐宋时期仍经常发生。剽悍的民风,尚武之精神,在外侮日亟时就容易激发出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精神。因此,湖南

6、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是源远流长,自从屈原投水自尽,以身殉国,奏出了湖湘大地古老而悲壮的爱国主义乐章后,这强烈的音音符,从此便成为湖湘文化的主旋律。在西汉又经长沙王太傅贾谊和太史公司马迁的弘扬和倡导,更是深入人心。于是便有了宋元明之际湖湘大地上先后出现的一批批抗金、抗元、抗清的爱国志士和将领,便有了岳麓书院师生集体抗元而以身殉国的壮举。如果说存在于湖南各族人民中的剽悍性格和尚武精神还只是自发的意识的话,那么经过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后,这种自发的意识就会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因此,当太平天国起义军举着与中国传统宗教完全比同的拜上帝教的旗帜进军湖南时,就被

7、湖南民众骂作“鬼教”、“长毛贼”,视为异端。具有原始爱国主义思想的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为己任的封建士大夫如曾国藩、罗泽南等,就觉得有责任出来组织军队,誓死剿灭逆贼,以实现自己的报国之志了。剽悍尚武的湖南民众一旦被发动和组织起来,其在疆场上的英勇就可想而知了。这些都是湘军战胜太平军的重要原因。当然,不可否认,曾国藩们的爱国主义是具有维护封建统治的落后性和保守性的,是与历史潮流不符的。而当时为什么大批民众加入湘军,除了湖湘地区本身具有的尚武意识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很多士人和农民或为了个人前途或被生活所逼而加入湘军。

8、曾国藩等人募集了一支数量庞大的兵勇,接着用忠君卫道思想和封建纲常伦理进行教育,就成了一支战斗力,凝聚力都很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