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境植物文章

花境植物文章

ID:37460467

大小:4.52 MB

页数:30页

时间:2019-05-24

花境植物文章_第1页
花境植物文章_第2页
花境植物文章_第3页
花境植物文章_第4页
花境植物文章_第5页
资源描述:

《花境植物文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这里有必要对于上面图中的植物有个介绍,第一个图中,高大的开花植物以此为火星花、松果菊、美国薄荷、后面金光菊(是一个品种,和国内常见的不同,先刚开发)、大花滨菊、后面还有紫叶美人蕉;地被植物是反曲景天和千叶兰。后面的乔灌木,主要是北美枫香、金叶风箱果等通过刚才是入口转弯处,看到的是一个木质廊架,廊架种植的藤本植物是凌霄(主要觉得紫藤太常见了),花境植物就分列于廊架左右两边。两边土地的宽度不同,左侧比较宽(3-6米,平均4-5米,土地并不是方正的),右侧大约只有2.5米。上面看到的就是步道的廊架,最前面是一个拐弯,我使用了比较高达的植物作为遮挡,这个后面再说。先看看廊架左侧的花境左侧

2、道路花境植物主要是晨光芒和花叶美人蕉作为背景,然后依次是六道木、火炬花、玉簪、火星花、天蓝鼠尾草、金叶莸、血草、紫叶鸭趾草、三七景天、反曲景天、千叶兰、佛甲草、金叶苔草、黑沿阶草等。这个花境主要是比较多的采用了色叶植物,少量加入了开花植物,比如火星花等,其中很多植物是常绿的,这样花境的观赏期会比较长。下面给大家看看细布效果下面看看右侧花境右侧花境,当初设计的意图是主要使用开花植物,表现繁花的效果。主要品种是金鸡菊、金光菊、松果菊、大花滨菊、吊钟柳、德国鸢尾、红花山桃草、火星花、三七景天、美女樱、美国薄荷、绵毛水苏等。但实际效果却没有以彩叶植物为主的花境效果,原因是植物开花时间并不

3、会延续很长,花后效果难以保证。因此,我认为在国内花境中,观叶(形)的植物应该要在花境中占据主要地位,这样才能保证相对较长的观赏效果,当然常绿植物也应该占据一定体量。如果可行,灌木也应该多多进入花境中去,这样在冬季大多宿根植物枯萎后,仍然有骨架存在。下面看看前面提到的廊架前面的转角处。由于这里是通往公园景区的最后一个屏障了,所以我采用较为高大的植物作为遮挡,采用的植物相对比较野性。咱们一边看图片一边介绍主要植物是以兰冰柏为中心,配以花叶芦竹、矮蒲苇、晨光芒、花叶芒、松果菊、狼尾草、细颈针茅、八宝景天、赤茎散等。其中,以松果菊和狼尾草的组合使用个人最为满意,另外我觉得如果松果菊和美女

4、樱相间种植,应该也会有不错的效果的下面进入另外一个区域--瀑布区花境。这个花境,先后用了两年,第一年只是作了一小块,去年把整片连接了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这个地块是一条连接两个园区的弯曲小路,两边是河道,种植了以千屈菜为主的水生植物,道路的地势最高。个人认为,花境的地势应该高于路面,最少也不应该低于路面的,这样才会有效果。因此,在作这个花境的时候,采用了许多观赏草,包括细叶茫、晨光芒、斑叶芒、银边芒、紫田根、河芒等。记得在一本介绍国外花境的书中看到一个类似地形的花境,采用了很多漂亮的松柏类植物,所以也照猫画虎的种植了一些兰冰柏、金冠柏、铅笔柏、花柏球、洒金柏等(主要是国内这方面的植

5、物太少了)。先说这么多,看图片后再说。和入口花境类似,这个地块左右两次的宽度也不同,左侧相对狭窄,只有0.5-1.5米,右侧变化比较大,0.5-3米。左侧主要采用观赏草作为主要材料,出了各种芒草外,还有金叶苔草、金叶菖蒲、金边阔叶麦冬和血草等。观赏草在成型以后,会有很自然的优美造型。这是晨光芒,我认为的最漂亮的细叶芒品种,当然是除了花叶品种外。观赏草在成型以后,会有很自然的优美造型。这是晨光芒,我认为的最漂亮的细叶芒品种,当然是除了花叶品种外。右侧主要是以晨光芒为背景,种植宿根植物在一个小桥的桥头,种植了两种植物,一个是矮蒲苇,另外一个是小判草,各有风味。下面介绍的是公园中一个英

6、国风格园区中的一景,这是一个露天剧场,剧场已经残破,来过这里的人一定会有印象。这是通往剧场的一条小路,旁边是一个wc,外表木质。在这里,我主要是要体现一种比较自然美,采用的植物主要有射干、金光菊、三七景天、松果菊、银叶菊、八宝等,还有一些野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