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几种病虫害防治技术

常见几种病虫害防治技术

ID:37460693

大小:5.84 MB

页数:58页

时间:2019-05-11

常见几种病虫害防治技术_第1页
常见几种病虫害防治技术_第2页
常见几种病虫害防治技术_第3页
常见几种病虫害防治技术_第4页
常见几种病虫害防治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常见几种病虫害防治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常见几种病虫害防治技术汉中市植保植检站张勇小麦条锈病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分布广、传播快,危害面积大的重要病害。主要发生在河北、河南、陕西、山东、山西、甘肃、四川、湖北、云南、青海、新疆等地。由于汉中市地处陕西省西南部,与条锈病越夏区陇南地区相邻,加之气候适宜(年平均气温14℃,元月平均气温平坝2.1℃,山区1.4-1.9℃,年降雨量800-1200mm),造成条锈病为我市流行频率高、危害重,是我国高菌量越冬繁殖区。建国初期至80年代初,小麦条锈病的我市先后有6年大流行,4年中度流行,流行频率达24.3%。80年代后由于

2、绵阳15、19、川育8号及川麦系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曾有效的控制了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与流行。但进入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由于新的生理小种条中30、31、32号的先后出现并上升为优势小种,而我市小麦品种基本没有大的变化,主要还是用四川的品种,小麦条锈病在我市又进入流行盛期,自1996年以来条锈病在我市中度流行以上年份有7次,流行程度越来越重,特别是2001-2004年连续四年小麦条锈病在我市偏重以上流行,对小麦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不同年份小麦条锈病比较图症状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苗期染病,幼苗叶片上产生多层轮状排列的鲜黄色夏孢子堆。成株叶片初发

3、病时夏孢子堆为小长条状,鲜黄色,椭圆形,与叶脉平行,且排列成行,像缝纫机轧过的针脚一样,呈虚线状,后期表皮破裂,出现锈被色粉状物;小麦近成熟时,叶鞘上出现圆形至卵圆形黑褐色夏孢子堆,散出鲜黄色粉末,即夏孢子。症状图片病原PucciniastriiformisWest.f.sp.triticiEriksetHenn.称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属担子菌亚门真菌。菌丝丝状,有分隔,生长在寄主细胞间隙中,用吸器吸取小麦细胞内养料,在病部产生孢子堆。夏孢子单胞球形,鲜黄色,表面有细刺,冬孢子双胞,棍棒形,顶部扁平或斜切,分隔处略缢缩,。该菌致病性

4、有生理分化现象,我国已发现32个生理小种,分别为条中1—32号,条锈菌生理小种很易产生变异。侵染循环、发病条件小麦条锈病菌主要以夏孢子在小麦上完成周年的侵染循环。目前尚未发现病菌的转主寄主。其侵染循环可分为越夏、侵染秋苗、越冬及春季流行四个环节。小麦条锈菌在我国甘肃的陇东、陇南、青海东部、四川西北部等地夏季最热月份旬均温在20℃以下的地区越夏。秋季越夏的菌源随气流传到我国冬麦区后,遇有适宜的温湿度条件即可侵染冬麦秋苗,秋苗的发病开始多在冬小麦播后1个月左右。年降雨800-1200mm,造成条锈病为我市流行频率高、危害重,是我国高菌量越冬繁

5、殖区,成为当地及邻近麦区春季流行的重要菌源基地。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做到抗源布局合理及品种定期轮换。注意抗锈品种合理布局。避免品种单一化,但也不能过多,并注意定期轮换,防止抗性丧失。农业防治:①提倡小麦适期播种,适时偏晚播种(平坝区于10月18日以后),②消除自生麦。③搞好配方平衡施肥(施药比例N:P:K=2:1:1,即氮、磷、钾用量分别按12公斤、6公斤、5—6公斤(均为纯用量)施用)。④在播种前及时开好三沟,降低田间湿度,采用健身栽培技术,合理灌溉,土壤湿度大或雨后注意开沟排水,后期发病重的需适当灌水,减少产量损失。药剂防治药剂拌种

6、:药剂拌种是推迟小麦发病,减轻病害危害的有效措施,用种子重量0.2%三唑酮。调查时间药剂地点防治效果(%)上/125/3下/4粉锈宁勉县黄沙镇10098.531.40城固城关镇100--80.75特谱唑勉县黄沙镇10098.027.00城固城关镇100--81.51多效唑勉县黄沙镇10089.018.40秋播药剂拌种对小麦条锈病的控制效果调查表项目播种时间病害始见期普发期日期病田率病叶率严重度日期病田率病叶率严重度拌种10月28日4月2日4%0.002%5%4月26日100%40%10%未拌种10月28日2月14日10%0.005%10%

7、3月28日100%100%60%抓好病情监测,及时开展药剂防治,加强早期防治力度。对早期点片发生时采取挑治和普防相结合的办法,重点对发病中心进行防治,以降低菌源基数消灭病点,减少春季菌源,打点保面,减少传播,遏止传播速度,推迟发病,减轻后期防治压力。及时开展普防及二次防治,保证防治效果,减少损失,针对小麦条锈病流行速度快的特点及大田发病情况,应于3月上中旬开展开展了一次普防,由于条锈病菌存在再次侵染现象,因此应根据病情发展情况开展第二次、第三次防治。使用药剂:15%三唑酮粉剂或12.5%特谱唑(烯唑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1000—2000

8、倍液,做到普治与挑治相结合。不同药剂防治小麦条锈病效果调查表于3月15—17日亩喷15%粉锈宁wp100克、40%禾枯灵wp75g、12.5%特谱唑25克三种药剂防治小麦条锈病试验,结果表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