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释文综述

经典释文综述

ID:37461552

大小:71.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5-24

经典释文综述_第1页
经典释文综述_第2页
经典释文综述_第3页
经典释文综述_第4页
经典释文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典释文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经典释文》研究综论 [摘要]本文分文献学研究和语言本体研究两大类九小类,评述《经典释文》成书1400多年来对它的各类研究,认为对《经典释文》及其音切的性质、内容、作用等的基础研究很不够,必须大大加强。[关键词]经典释文;音切资料;基础研究 《经典释文》三十卷(简称《释文》),唐陆德明(约550-630)撰,共为《周易》、《古文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孝经》、《论语》、《老子》、《庄子》、《尔雅》十四部经典的经文及其注文作音义,按经

2、文及其旧注的顺序,摘出需要解释的文字来注音。古代汉字以音寄义,音切与训诂互为表里,标注、考订字音主要是为了确定或辨析被注字在该句语境中的读音和意义,以便读通经文及其注文,故“释文”又称“音义”。“释文”即解释文献语言,“音义”即注音以明义。《释文》以注音释义为主,兼及辨析异文、句读和校勘,集六朝音注之大成,对前代文字、声韵、训诂之学具有总结性意义,是对传统传注的继承和发展。唐张参《五经文字·序例》云“陆氏释文,自南徂北,徧通众家之学,分析音训,特为详举”。它不仅成为阅读古代文献的重要工具书,还为后人研究音

3、韵、词义和文字提供了极为丰富而珍贵的资料,因而它既有很高的文献学价值,又有很高的语言本体研究价值。《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其“所采汉魏六朝音切凡二百六十余家,又兼载诸儒之训诂,证各本之异同。后来得以考见古义者,注疏以外,惟赖此书之存。真所谓残膏剩馥,沾溉无穷者也”。《释文》成书1400余年来,一直受到重视,该书一出,此前音注之书纷纷亡佚,此后仿作之音义书时有问世,影响深远。对它作整理、介绍、研究、评述的著述历代都有,以清以后为多,引其资料用于其它研究的就更多。但总体来看,缺乏对它的体例,所用术语的含义,所注

4、音切的内容、类别和特点,它本身和它所注音切的性质等的基础研究。基础研究不足,用《释文》音切材料所作的其它研究(如音系研究等)就如沙上建塔,根基不稳,材料相同而得出的研究结论往往差别很大。本文对此前的《释文》研究作一个综论,以说明这一点。经过对《释文》研究资料的文献普查,得海内外古今材料四百余种,略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文献学方面的研究,另一类是对《释文》所录材料及其自身的语言本体方面的研究。 一、文献学方面的研究 1、源流与版本方面的研究《释文》成书年代的考订由来已久,主要有三说: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

5、说,宋李涛、清桂馥所主;陈至德元年(583)说,清钱大昕、丁杰、许宗彦和近人吴承仕(《经典释文撰述时代考》1929)所主;隋以后唐以前(606-621)说,孙玉文(《经典释文成书年代考》1998)所主。《释文》刊行版本及其流布情况,资料多而零杂,散见于历代史志、书目、题跋中,尤以明清两代书目题跋为多见,罗常培在《段玉裁校本经典释文跋》(1939)中对版本源流作过一番系统梳理。今传版本有三类:全书合刻本,以通志堂本、抱经堂本和宋刻宋元递修本为最重要;附各经注疏之末的,以阮刻《十三经注疏》本释文附经为最通行;

6、各经音义单刊单行的,虞万里撰《经典释文单刊单行考略》(1994),考索详密,推定单刊本早于今存合刻本,价值颇高。介绍和评述《释文》的文章古今均很多,都较短,主要评介著者、版本、体例、内容、作用、价值等。古以清人为多,常见于序跋、题录、读书札记中,以卢文弨《重雕经典释文缘起》、钱大昕《跋经典释文》和“四库提要”为典型;今则多见于专书的前言后记、辞书条目、语言学史和语言学专著的相关章节之中,象赵少咸《如何读经典释文》(1959)、林焘《陆德明的经典释文》(1962)、方孝岳《论经典释文的音切和版本》(1979

7、)等则为专门评述性论文。2、校勘与考据方面的成就明末,叶林宗依钱谦益绛云楼藏本影抄《经典释文》,清人徐乾学据以刻成通志堂经解本。徐本出,清儒或依叶抄,或对照宋刻经传注疏,对徐本作精细校勘,改正颇多,这批校勘者主要有何煌、惠栋、江声、叶万、段玉裁、臧庸堂、顾之逵、顾广圻、江沅、管庆祺、潘锡爵、孙星衍、纽树玉、黄丕烈、袁廷梼、陈奂、王筠、袁芳瑛、庄世骥、叶德辉、翁方钢、陈寿祺等,为他们的校勘作题跋、校录的还有马剑、刘履芬、唐翰、叶昌炽、费念慈、毛扆、傅增湘和佚名者多人。卢文弨所刻抱经堂本亦出自叶林宗影抄本,卢

8、氏并撰《经典释文考证》三十卷,后有钱馥《卢本经典释文校记》一卷和《经典释文考证札记》一卷补卢氏刻本与考证之不足。阮元撰《经典释文校勘记》二十七卷,有单行本,又随各经释文附《十三经注疏》各经注疏之后。今有黄焯先生《经典释文彙校》三十卷(1980),以宋刻宋元递修本对校徐乾学通志堂本,旁及唐石经、敦煌出土唐写本、影宋本,并采录近人黄侃、吴承仕之说,又及卢氏考证、阮氏校勘记,考校精备,为《释文》功臣。再有黄坤尧、邓仕樑《新校索引经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