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高一(上)

地理 高一(上)

ID:37467342

大小:390.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5-24

地理  高一(上)_第1页
地理  高一(上)_第2页
地理  高一(上)_第3页
地理  高一(上)_第4页
地理  高一(上)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理 高一(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天津三中2009~2010必修一复习第一章·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其他恒星系统地月系银河系太阳系总星系其他行星系统河外星系2、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3、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地球在质量、体积、运动轨道等方面与其他行星没有显著的差别,具有普通性4、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行星的原因或条件:日地距离适中(原因)——温度适宜、水以液态形式存在(条件)自身条件地球体积、质量适中(原因)——保持了适宜生命存在的大气(条件)各大行星绕日运动互不干扰(

2、原因)——安全的宇宙环境(宇宙环境条件)·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的影响:太阳辐射为地理环境的形成、发展变化及人类活动提供了能源。地球上能量大部分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如:煤、石油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太阳能量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循环、大气运动、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决定了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与人类日常活动息息相关2、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黑子和耀斑黑子是光球层的暗黑色斑点,黑子大小多少反映太阳活动的强弱耀斑是色球层上一些区域突然增亮,释放出巨大能量的现象3、太阳活动的周期以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有重要影响:为11

3、年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太阳活动的高峰年,地球上反常气候出现的几率明显增多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强烈干扰地球高层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讯对地球磁场的影响:干扰地球磁场,使磁针不能正常指示南北,产生磁暴现象·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运动形式绕转中心运动方向意义自转地轴自西向东昼夜更替、地方时、地偏力公转太阳自西向东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有关地球自转的地理事项主要有:12①绕转中心——地轴:其空间指向不随季节变化,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②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4、: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昼夜更替意义:调节地表温度,(白天增温不至过热,夜晚降温不至过冷),保证有机体的生存发展。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且东早西晚。自转产生时区:全球共分成24个时区。的地理意义地方时时区与区时:区时:各时区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全区共用的时刻即区时。北京时间:我国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称北京时间)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时间。偏移的规律:南左北右,赤道不偏。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偏移的现象:对气流和水流的影响。地转偏向力:垂直于水平运动方向。3、地球自转和公

5、转共同作用的地理意义:有关地球公转的地理事项主要有:(绕转中心---太阳)(1)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2)公转轨道上的速度:近日点(一月初)快,远日点(七月初)慢。(3)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地球自转和公转时,存在黄赤交角(23度26分)。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回归移动;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范围的大小。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是: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回归移动季节变化----形成四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

6、直射点的纬度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角90°,纬度的变化: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自直射点纬度向南北侧递减。(空间变化)(2)距直射点纬距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与直正午太阳高度角射点纬距相差1°,正午太阳高度角小1°。(1)夏半年,相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北半球大于南半球;冬半年,相反;春秋分日,南北半球相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季节的变化:(2)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达(时间变化)一年最大值,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值昼夜长短变化的规

7、律是:二分日:全球昼夜平分;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纬度的变化(空间变化):直射哪(南或北)半球,那个半球昼长夜短,往哪方向,昼越长夜越短,哪半球的极圈内出现昼夜长短极昼现象;另一半球相反季节的变化(时间变化):直射点向哪(南或北)方向移动,哪半球昼变长季节更替的原因: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主要特点。1、地球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地壳的主要特点:地壳:岩石组成,厚度不一,平均厚度17千米陆厚(平均约35千米)洋薄(约7千米)地震波在不同深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度传播速度

8、变化地核2、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水圈、生物圈和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特点及对流层大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高度增加,空气密度逐渐减少、物理性质和运动状况变化大平流层地球外部圈层大气圈垂直分层对流层高层水圈:生物圈:不单独占有空间存在于水圈、大气圈下层和地壳表面。质量最小的圈层;最活跃的圈层。12垂直分层主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