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农业志之四——场所志

平湖农业志之四——场所志

ID:37469833

大小:61.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5-24

平湖农业志之四——场所志_第1页
平湖农业志之四——场所志_第2页
平湖农业志之四——场所志_第3页
平湖农业志之四——场所志_第4页
平湖农业志之四——场所志_第5页
资源描述:

《平湖农业志之四——场所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十四篇场·所志概述我市历史上,曾经建立过国营农场(良种场)、林场、农牧场和水产试验场四个场,以及一所农业科学研究所(西瓜豆类研究所)。在作出农业生产样板、繁育水稻、棉花、油菜、西瓜与生猪良种、林业苗木、虾种、蟹苗等方面,发挥过较大作用。目前,良种场、林场和农牧园艺场仍属国有,水产试验场和西瓜豆类研究所已经过体制改革转为民营企业。第一章良种场在民国35年(1946年)4月,平湖县政府曾建立过一个“平湖县农业推广所”。地点是在城关镇的东门外宝塔圩上,建平房数间,作办公、食宿等用。有工作人员6名。翌年3月,在乍浦开辟苗圃4亩。194

2、7年,所内工作人员增至17名(包括6-7名农工)。其主要任务是调查、试验、示范和推广水稻、棉花良种、化肥、病虫害防治,以及养蚕技术等。所内附属有一个小小的农场,有水田8亩,荒地百余亩;搭建水车棚一座。农场场长是英士大学毕业的王宗祥。离所3-4里路的南顾乡和棉区有试验示范基地。1949年5月11日平湖解放。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平湖县军管会派工作人员屠树德前去接管。不久,该所并入嘉兴专区农业推广所。平湖县农场建立后,土地、农工与资产等移交给平湖县农场。技术人员有的调嘉兴地区农推所,有的离所自谋职业。建国后的1952年2月,县政府在

3、乍嘉公路畔的长胜乡第五村收回了部分公田,并调换了部分农民土地,共计土地151.885亩,建立了平湖县农场。同年,又接收了在前进乡金家桥附近的11城郊农场156.89亩,建立了金家桥分场。以后,又接收了在黄姑乡渡船桥附近的黄山区农场,建立渡船桥分场。因其以种植棉花为主,所以又叫渡船桥棉场。初建立的平湖县农场共有职工16人,土地449亩,其中耕地131亩,其余都是坟场、杂地。经几年平整改造,农田增至550余亩。1960年7月,改为平湖县良种繁育场;1979年3月,改名为平湖县国营良种场(撤县设市后,又改名为国营平湖市良种场)。197

4、8年,南片77亩土地划拨重建的县农科所1998、2002年二次出让土地31.01亩给高过製衣有限公司。2000年72亩土地划拨平湖市水产试验场。到2005年底止,在职职工26人,共有土地415.11亩,其中耕地150亩,养殖池塘100亩;总场有土地86.49亩,金家桥分场162.32亩(其中水产养殖池塘100亩)、渡船桥棉场有土地166.30亩。农场土地面积与职工数年份职工人数土地面积其中:耕地鱼塘1952年底164491311989年底119494347502000年底334801701502005年底26415150100历

5、任场长(负责人):张祥印、唐世全、王殿伦、张友生、冯开勋、陈友根、嵇鹤田、李传启、吴掌法、马阿根、曹保观、杨其祥、徐云观等。历任副场长:张保根、李福荣、李广现、毛阿关、沈纪林、仇太祥、吴掌法、蔡四观、杨小弟、徐云观、顾友祥、方志良、陈永锦等。1952年建场时,基础条件很差,实有房屋300平方米,土壤贫脊,生产用的是老黄牛加老木犂、锄头、铁鎝等传统农具,11粮食亩产只有258公斤,总产3.89万公斤。1953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召开的全省首届农场代表会议,确定了以“巩固、提高与调整”的办场方针。会后,平湖农场得到地方党政等有关部门大力

6、支持,农场职工艰苦奋斗,努力平整土地,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大力发展粮棉生产、繁育良种、改进技术、提高质量,为农民作出了示范。1958年全省农场工作会议提出“全面跃进,促进农业发展”的办场方针,平湖农场遵照会议提出的“努力完成增产示范、繁育良种、使用新式农具、保证自给、争取盈余”的任务,搞好生产。1961年粮食亩产超“纲要”,1964年超千斤;1963年皮棉亩产超百斤。1963年12月,省农业厅下达的《浙江省国营农场指导管理和经营管理的暂行规定(草稿)》提出“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农场又繁育粮棉油畜良种,提高产量,增加收入,作

7、出示范。改革开放之后,大胆改革与创新,积极发展经济,紧紧抓住稻、麦、油、棉等的良种繁育,落实不少省、地、市的科学试验项目,为全县作出了示范。1979年在市科技办公室牵头下,良种场与县农科所和5乡的小农场相互协作,建立了一个农民育种协作组,培育成了早籼、晚粳等多个良种。其中一个用同位素辐射育成的晚粳品种“辐农70-9”,在八十年代初期,曾一度成为全县的晚粳稻当家品种之一,1980年获得嘉兴地区的科技成果二等奖、县农业丰收一等奖;在繁育早稻早籼品种原丰早与胜利油菜73-480良种中,分别获得嘉兴地区科技成果一等奖与二等奖。到1989

8、年止,共计繁育了水稻良种1635万公斤,大麦良种246万公斤,为全县的农业生产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按照“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调整产业结构,走农工商综合经营的发展路子,1980年到1984年实行“四定一奖”生产责任制。1985年创办了一个“良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