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科学要点

神经科学要点

ID:37517108

大小:350.72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5-24

神经科学要点_第1页
神经科学要点_第2页
神经科学要点_第3页
神经科学要点_第4页
神经科学要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神经科学要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十七章中枢神经系统一、名词解释:1、周围神经系统(peripheralnervoussystem):指与脑和脊髓相连的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2、突触(synapse):指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感受器之间,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特化的接触区域。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3、终扣(terminalbouton):神经元突起在接近其终末处常分成若干细支,细支的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前末梢或称终扣。4、灰质(greymatter):在中枢部,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的集聚部位称为灰质。5、白质(whitematter):神经纤维在中枢部集聚的部位,因髓鞘含

2、类脂质而色泽白亮故称为白质。6、皮质(cortex):灰质在大小脑表面成层配布,称为皮质。7、髓质(medulla):位于大脑和小脑的白质因被皮质包绕而位于深部,称为髓质。8、神经核(nucleus):在中枢部皮质以外,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集聚成团或柱,称为神经核。9、神经节(ganglion):在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胞体聚集处称为神经节。10.纤维束(fasciculus):在白质中,凡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集合在一起称为纤维束。11.神经(nerve):神经纤维在周围部聚集在一起,称为神经。12.尼氏体(Nisslbo

3、dy):尼氏体的化学成分是核糖核酸和蛋白质,常称为核蛋白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13.颈膨大(cervicalenlargement):脊髓自第4颈节至第1胸节较粗,称为颈膨大,神经元数量较多,是发出支配上肢的脊神经部位。14.腰骶膨大(lumbosacralenlargement):脊髓自第2腰节至第3骶节较粗,称为腰骶膨大,神经元数量较多,是发出支配下肢的脊神经部位。15.脊髓圆锥(conusmedullaris):脊髓末端变细,称为脊髓圆锥。16.终丝(filumterminale):脊髓圆锥向下延长为细长的无神经组织的结构,称为终丝

4、。在第2骶椎水平以下由硬脊膜包裹,止于尾骨背面。17.终室:脊髓中央管在脊髓圆锥内扩大称为终室。18.脊髓节段:每一对脊神经及其前后根的根丝附着范围的脊髓构成一个脊髓节段,脊髓分为31个节段。19.马尾(caudaequina):因为脊髓比脊柱短,腰、骶、尾部的脊神经的前后根要在椎管的硬脊膜囊内下行一段距离,才能到达各自相应的椎间孔,这些在脊髓末端下面以下下行的脊神经根称为马尾。20.网状结构(reticularformation):在中枢神经系统,除界限明显的神经核和长的纤维束之外,还有一些区域灰、白质纵横交织成网状,称为网状结构。(08

5、年协和)21.胶状质(substantiagelatinosa):脊髓灰质板层Ⅱ由大量密集的小型神经元组成,几乎不含有有髓纤维,呈胶状质样,故称为胶状质。有加工、分析脊髓的感觉信息特别是痛觉信息的作用。22.中间外侧核(intermediolateralnucleus):位于脊髓T1至L2(或L3)节段的侧角,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胞体所在的部位,发出纤维经脊神经前根进入脊神经,再经白交通支到交感干。23.骶副交感核(sacralparasympatheticnuleus):位于脊髓S2~S4节段板层Ⅶ的外侧部,是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胞体所在

6、的部位,即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发出纤维组成盆内脏神经。24.脊髓休克(spinalshock):脊髓突然完全横断后,横断平面以下全部感觉和运动丧失,反射消失,处于无反射状态,称为脊髓休克。数周至数月以后,各种反射可逐渐恢复,但由于传导束很难再生,脊髓失去脑的易化和抑制作用,因此恢复后的深反射和肌张力比正常时高,离断平面以下的感觉和运动不能恢复。25.锥体(pyramid):延髓腹侧面前正中裂两侧的纵行隆起称为锥体,由大脑皮质发出的锥体束(主要为皮质脊髓束)构成。26.锥体交叉(decussationofpyramid):在锥体下端,大部分

7、皮质脊髓束纤维越过中线左右交叉,形成发辫状的结构,称为锥体交叉。27.Barne前外侧束(anterolateraltractofBarne):皮质脊髓束有少量不交叉的纤维沿同侧侧束的前外侧部下行,称为Barne前外侧束,大部分纤维终于颈髓前角,小部分可达腰、骶髓前角。28.橄榄(olive):在延髓的上部,锥体外侧的卵圆形隆起,称为橄榄,深面含有下橄榄核。29.丘系三角(trigonumlemniscus):是小脑上脚上段腹外侧的三角区,上界为下丘臂,下界为小脑上脚外侧缘,腹侧界为中脑外侧沟,内有外侧丘系通过。29.脑桥小脑三角(pont

8、ocerebellartrigone):延髓脑桥沟的外侧端,是延髓、脑桥和小脑的交角处,临床上称为脑桥小脑三角,前庭蜗神经根恰位于此处,此部位肿瘤常侵及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而出现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