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伯未论脾辨证

秦伯未论脾辨证

ID:37517111

大小:275.96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24

秦伯未论脾辨证_第1页
秦伯未论脾辨证_第2页
秦伯未论脾辨证_第3页
秦伯未论脾辨证_第4页
秦伯未论脾辨证_第5页
资源描述:

《秦伯未论脾辨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临床探讨〕光明中医杂志1997年第3期秦伯未论脾辨证孙其新孙其然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110032)(日本山吉备国际大学716)脾统血,主运化,维持生命的力量主要是黄而小便利,目不发黄,伴有眩晕、心悸等,均营养,故脾被称为后天之本。倘脾的运化能力选自原著。笔者理解,在这里目眩、心悸是因不足,则食后作胀,引起肌肉消瘦,精神疲乏。脾虚血少引起的。对于肝、心来说,仍然是特脾主中气,体阴而用阳,阳气不运,最易湿阻,征,说明已累及到肝、心;但对于脾虚血少来出现胸闷呕恶,大便泄泻,肌肤浮肿。并能影说,目眩、

2、心悸不是特征,只是一般意义的血虚响其它脏腑的活动,多见脾胃不和、土不生金症状,故属于共征范畴。秦氏在其它文中又及土克水等证。说,血虚症状,以心、肝、脾三经为多。这样看1脾虚来,脾血虚已言在其中了。笔者认为,秦氏只(1)(2)特征不知饥饿,食后嗳气频作,食是间接提及脾血虚,脾血虚的症状又少,常常(3)后困倦思睡,食后胀滞感即欲便,平时便含于它证之中,与心肝血虚证比较,独立性相(4)溏,或稍进油腻即大便不成形。对差一些。而脾虚血少与脾血虚意思相近,并基础证食呆,消化不良,脘腹胀满等胃点明了病因病机及症

3、状特点,便于掌握和应失和降。用,故在此单列探讨。面色萎黄是由于脾虚而按语脾虚=特征+基础证·胃失和降引起的血少特征。那可不可称其为脾阴虚呢?秦氏认为,脾虚即脾胃薄弱。脾和胃的功能不关于脾阴虚的争论,也是由来已久的。秦氏同,但作用是统一的,故土虚上证往往并提。说,中医以脾与胃为表里,两者一阴一阳,一升病在脾而不在胃,则不知饥饿,食后嗳气频作,一降,性质不同,但作用是统一的。并且惯常食后胀滞感即欲便,平时便溏,或稍进油腻即把肠胃病中热性、实性的病变属于胃,虚性、寒大便不成形。饮食不节,先伤及胃,胃伤而

4、后性归于脾。笔者认为,这是划分脾病、胃病的脾病,脾病而胃同时受病,故脾虚多兼见食呆,原则。脾和胃,一阴一阳,与其相对应的,阴虚消化不良,脘腹胀满等胃失和降。只能有一个,阳虚也只能有一个。如果有两2脾虚血少个,其作用怎么能统一?脾和胃性质不同,胃特征面色萎黄;肤色黄而小便利,目不为阳土,热证较多,热又易伤津液,临床亦称胃(5,6)发黄。阴虚。脾主中气,最易湿阻,损伤阳气,故多见共征消瘦,眩晕,心悸等血虚证。脾阳虚。笔者注意到,在秦氏论著里,没有脾基础证食少,便溏等脾虚证。阴虚、胃阳虚的提法,其倾向是

5、显而易见的。按语脾虚血少=特征+共征+基础证·3中气虚弱(7,8)脾虚脾虚,先见食欲不振,食后难化,大便溏特征中气不足为胸闷,自觉气短;(9,10)薄。日久营养缺乏,面色萎黄;或一身肤色黄大便频,或大便先干后稀,小便黄浊,有(11,12)而小便利,目不发黄,常伴有消瘦、眩晕、心悸粉样沉淀;老人脱肛。中气虚弱为神疲困等血虚证。前两节提到目眩心悸为肝心血虚倦,懒言声低,四肢无力,自觉气短,甚则行动(13)的特征,为何在此又说是血虚的共征?肤色萎喘促。8〔临床探讨〕光明中医杂志1997年第3期基础证食少

6、、便溏,面色萎黄等脾虚证。到老人脱肛是中气不足,这里又说脱肛,小腹按语中气虚弱=特征+基础证·脾虚坠胀属于中气下陷,有何根据?秦氏说,老人笔者认为,秦氏关于中气不足和中气虚弱的提脱肛,往往因大便困难,便后下坠,属于中气不法是有区别的。中气不足只见某一方面的功足;久泻久痢,亦能脱肛,见于中气下陷。能异常,初见虚象;中气虚为特定的证侯群,已6脾不统血是虚证。由此可见用词的贴切。脾胃薄弱,往特征便血久不止,血色暗黑,及妇科崩(20)往先见食少、便溏,从而营养缺乏,面色萎黄;漏等证。进一步少气,胸膈似闷非

7、闷,四肢懒惰,不愿言基础证懒怠少气,行动疲乏,脉象虚细语,精神无法奋起。中气虚弱是在脾虚基础上等中气虚证。产生的,但脾虚不等于中气虚弱。中气虚弱的兼证面色不华,眩晕,心悸等血虚证。特征是神疲困倦,懒言声低,自觉气短,甚至行按语脾不统血=特征+基础证·中气虚动喘促。+兼证·血虚中气有提摄能力,因气虚而血4清阳不升出不止,称为脾不统血,常见便血经久不止,血特征痰湿见眩晕,头重胀痛,身重;气虚色暗黑,及妇科崩漏等证。气不摄血,根本由见头痛昏沉有空洞感。(14,15)于中气不足,多有懒怠少气,行动疲乏,脉

8、象虚基础证胸闷,呕恶痰涎,苔白厚粘腻等细等气虚证。血出不止,兼面色不华、眩晕、心痰湿证;少气无力,食欲不振,脉虚软等中气虚悸等血虚证。弱证。7气虚发热按语清阳不升=特征+基础证·痰湿或特征子午之分发热,即下半夜和上午常(21)中气虚痰湿中阻,阻碍清阳上升,出现眩晕,见。头重胀痛;湿浊内阻,清阳不升,亦可见身重,共征身热心烦等。行动懒惰,同时伴有胸膈满闷、呕恶痰涎、苔白基础证中气虚和血虚。厚粘腻等痰湿证。久病或过度劳倦,中气不按语气虚发热=特征+共征+基础证·足,清阳不升引起的头痛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