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译文(原创)

《人物志》译文(原创)

ID:37518658

大小:89.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5-24

《人物志》译文(原创)_第1页
《人物志》译文(原创)_第2页
《人物志》译文(原创)_第3页
《人物志》译文(原创)_第4页
《人物志》译文(原创)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物志》译文(原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原创]刘劭《人物志》云尘子译文(连载)文章来源:[url=http://bbs.cqzg.cn/viewthread.php?tid=300967][原创]刘劭《人物志》云尘子译文(连载)[/url]〈自序〉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而庶绩之业兴矣。译文:[圣贤所赞美者,首先在于耳聪目明。耳聪目明之最可贵者,首先在于对人的了解。能了解人之是否诚实、是否有智慧,则能使各种人材各有适当位置,从而各种业绩即可振兴。]是以,圣人著爻象,则立君子小人之辞;叙

2、《诗》志,则别风俗雅正之业;制《礼》、《乐》,则考六艺祇庸之德;躬南面,则授俊逸辅相之材。皆所以达众善而成天功也。译文:[因此,圣人设立卦爻、卦象,便编订下辨别君子与小人之言辞;阐发《诗经》之情志,便分别出风俗雅正之事业;制订表达秩序与和谐的《礼》、《乐》制度,便考订出六经中可资应用而恒常不变之道理;身为君王,便须选用杰出而清逸之辅佐人材。此皆为用来使各位贤德之材得以畅达而且完成上天之功业。]天功既成,则并受名誉。是以,尧以克明俊德为称,舜以登庸二八为功,汤以拔有莘之贤为名,文王以举渭滨之叟为贵

3、。由此论之,圣人兴德,孰不劳聪明於求人,获安逸於任使者哉!译文:[上天之功业完成之后,便能同受应得之名与恰当之荣誉。因此,帝尧凭借能够明晓俊杰之德而著称,帝舜凭借升用十六贤材而建功,商汤凭借选拔有莘氏的贤人伊尹而闻名,周文王凭借任用垂钓渭水之姜尚受到人们尊重。由此论之,圣人振兴道德,谁不是在寻求贤人方面用其耳目心思?谁不是从任用贤人获得安宁闲逸!]是故,仲尼不试无所援升,犹序门人以为四科,泛论众材以辨三等又叹中庸以殊圣人之德,尚德以劝庶几之论。训六蔽以戒偏材之失,思狂狷以通拘抗之材;疾悾悾而不信

4、,以明为似之难保。又曰:察其所安,观其所由,以知居止之行。人物之察也,如此其详。译文:[因此,孔圣仲尼无应试机会而无门路可以攀援升用,尚且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排定门人弟子,广泛议论各种人材而区别为三等。又赞叹中庸,以突出圣人之德行,崇尚据于德行以勉励达道之论。训示“爱好仁德而不学则愚昧,喜欢求知而不学则飘荡无根,崇尚诚信而不学则害人,重视直率而不学则刻薄,强调勇武而不学则成乱,偏求刚强而不学则轻狂”六种受蒙蔽之害,以防备偏至之材的过失;思考率性而为的狂者与有所不为的狷者,以通晓不及与过分之

5、材。疾恨憨厚却不诚实,以晓明似是而非之难以确保。又说:察明人所安心之地,观察人做事之途径,以了解其平时立身处世之品行。对观察人物,如此详备。]是以敢依圣训,志序人物,庶以补缀遗忘;惟博识君子,裁览其义焉。译文:[因此,斗胆依照圣人教训,记述论定各种人物,希望借此弥补遗失,连缀易忘之理,但愿识见广博之君子,剪裁审视其中之义理。]〈九徵〉盖人物之本,出乎情性。情性之理,甚微而玄;非圣人之察,其孰能究之哉?译文:[成就人物之根本,出于情感与本性。情感与本性之义理,极为微妙而幽隐,若非圣人之明察,谁能得

6、其究竟?]凡有血气者,莫不含元一以为质,禀阴阳以立性,体五行而著形。苟有形质,犹可即而求之。译文:[大凡有血气之人,无不含容元气太极而成其资质,秉承阴阳而确立其本性,体现金木水火土五行而显现其形体。一旦有其形体资质,便可以就此而探求。]凡人之质量,中和最贵矣。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故能调成五材,变化应节。是故,观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而後求其聪明。译文:[大凡人之资质量度,以中和为最可贵。具有中和之资质者,定然平和、淡泊而无偏颇之味,因此能够调和而成就五种人材,变通转化而符合节律。因此,观察人之

7、资质,定要先察明其是否平和淡泊,然后探讨其是否耳聪目明。]〖文章来源:春秋中文网[url=http://bbs.cqzg.cn/viewthread.php?tid=300967][原创]刘劭《人物志》云尘子译文(连载)[/url]6XeeCH〗聪明者,阴阳之精。阴阳清和,则中睿外明;圣人淳耀,能兼二美,知微知章,自非圣人,莫能两遂。故明白之士,达动之机,而暗於玄机;玄虑之人,识静之原,而困於速捷。犹火日外照,不能内见;金水内映,不能外光。二者之义,盖阴阳之别也。译文:[耳聪目明,是阴阳之精华。

8、阴阳清正而和融,则内心睿智而外表明达;圣人淳朴而光照人寰,能够兼有睿智与明达之美,可知微妙之玄机,亦可知显露之事理,若非圣人,无人能够达到此两方面。因此,明达之士,通达动态之机理,而不见其内在之玄秘;玄秘深思之人,认识到静态之本原,而难察变幻迅捷之情事。犹如火光、天日光照其外,而不能照见自我;金镜、水面能映像于其中,而不能放光芒以照其外。二者之义理,大概是阴阳之区别。]若量其材质,稽诸五物;五物之徵,亦各著於厥体矣。其在体也:木骨、金筋、火气、土肌、水血,五物之象也。五物之实,各有所济。是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