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民居

中国传统民居

ID:37521568

大小:9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24

中国传统民居_第1页
中国传统民居_第2页
中国传统民居_第3页
中国传统民居_第4页
中国传统民居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民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传统民居}第一章 传统民居概述一、全球化背景下的建筑地域性追求二、相关的研究现状及相关著作抗战时期:起始阶段 刘敦桢、刘致平 主要进行收集资料和初步认识的工作,着重于民居的分类和特征描述解放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南京工学院 1957.《徽州明代住宅》八十年代:民居研究一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地域民居丛书:《浙江民居》《福建民居》《陕西民居》等村落方面:《建筑历史与理论》单德启 三篇有关徽州村落的论文单项因素对民居形态的作用:张十庆、董西《风水理论对徽州传统村落结构与形态的影响》《宗法制度对徽州传统村落结构与形态的影响》何红雨《徽州民居形态发展研究》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 清华大学的

2、陈志华、李秋香 《诸葛村乡土建筑》《浙江新叶村乡土建筑》等几本著作,堪称地域型民居研究的典范东南大学、同济大学的民居测绘89年以来,陆元鼎召开“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学术会议,每年都出版会议论文建筑界以外的研究:青年摄影师李玉祥 《老房子》系列,包括《徽州民居》《福建民居》《山西民居》《江南水乡民居》《土家吊脚楼民居》中国人类学家林家书 《土楼与中国传统文化》温州市规划设计院丁俊清 《中国居住文化》很多港台与国外学者三、影响传统民居建筑形态的因素1.乡土环境 制约、利用2.乡土材料 就地取材、经验理性的认知结构3.乡土技术 与它所施加的对象——材料息息相关4.民间工匠 技艺传承性、能动随

3、机性5.乡土民俗 物质要求、精神表达6.乡土经济 贫穷阶层的经济制约、富裕阶层的经济实力四、居住建筑的历史原始社会商周时代汉代宋代明清时期}第二章 北京四合院一、北京四合院的历史沿革1.元代(目前已无实物)l前院面积较大l工字形平面l每户八亩地2.清代(旗民分城)l前院面积较小,后院面积较大l取消工字形平面布局l面积减小:1亩,3~5亩3.清代后期起清末民初建造的带有西洋建筑形式的宅门一、北京四合院的基本格局1.四合院的基本方位:u与胡同的方位有直接关系1)坐北朝南2)坐西朝东3)坐东朝西“有钱不住东南房,冬不暖来夏不凉。”2.四合院的基本格局1)一进院落2)二进院落3)三进院落4)四

4、进院落5)一主一次并列式院落6)两组或多组并列式院落7)带花园式住宅二、北京四合院的风水讲究“阳宅相法”§风水学的来源与基本原则§风水学是我国古代的建筑(地理)环境学,它是我国古代先民为建城镇、村落、住宅、寺院、基地等,寻找吉祥地点的景观评价系统和选址布局理论。§发源于黄土高原连绵起伏的山丘地区§主要原则:“负阴抱阳”①对周围地形的要求:马蹄形地形①对水的要求:前方有水②对方位的要求:面向南方§风水学在相宅中的应用一、北京四合院的空间关系1.建筑平面——“出入躲闪”厢房躲闪,突出正房耳房退够,突出正房游廊为衬,突出二门厢房与厢耳房宅门与倒座2.建筑立面——“高低错落”1)提高台明高度以

5、突出主要建筑2)加大柱高尺寸以突出主要建筑3)进深尺寸对屋顶高度的影响4)举折的因素二、四合院建筑及其构造(一)宅门、影壁、上马石和拴马桩1.宅门的等级、种类和构造“门第”、“门派”、“门户”从建筑形式上可分两类:1)屋宇式门:根据门框槛的不同位置又分为:①广亮大门②金柱大门③蛮子门④如意门2)墙垣式门:①小门楼②西洋式宅门2.影壁的种类和构造1)种类:①照壁:位于宅门里面,呈一字形迎门而设的影壁②宅门外影壁③反八字影壁2)构造做法:①下碱部分②墙身部分③屋面部分3.上马石和拴马桩(二)垂花门、屏门、看面墙和抄手游廊1.垂花门和屏门:常见垂花门有一殿一卷式和单卷棚式两种2.看面墙和抄手

6、游廊(三)主要建筑及其构造1.主体建筑的一般构架形式1)正房2)厢房3)倒座房4)后罩房1.墙体的形式及其构造1)山墙2)合抱山墙3)檐墙4)槛墙5)廊心墙和廊门筒子2.屋面的种类及其构造3.台基与地面(一)外檐装修u外檐装修:用于室内外的空间分隔、围护。1.门:街门、屏门2.隔扇、帘架和风门3.倒挂楣子、坐凳楣子4.棂条花格(二)内檐装修1.碧纱橱2.几腿罩、落地罩、落地花罩、栏杆罩、床罩3.圆光罩、八角罩4.博古架六、四合院建筑的装饰1.砖雕、石雕和木雕:1)砖雕2)石雕3)木雕2.油饰彩画}第三章 浙江天井院+一、概说1.气候条件:u夏季闷热、暖季长、没有严重寒冷——按夏季气候条

7、件设计,无防寒措施①避免太阳直晒:建筑毗连、外廊、敞厅、敞棚②加强通风:室内外空间相互连通、小天井、大门大窗u雨量充沛——坡顶(30°)、深远出檐、设腰檐、瓦顶、雨披u湿度大(80%)——阁楼、柱墙分开2.地形、地势:以丘陵和山地为主,河渠纵横、湖塘四布,平原面积不及三分之一——向“天”、向“水”、向“山”争取居住空间3.建筑材料:木、竹、石、砖、瓦、桐油沿海:砖石做墙,石板做地,杉木做梁架门窗,桐油和漆也比较普遍内地:夯土墙,灰土地面,桐油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