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和养老的礼仪

敬老和养老的礼仪

ID:37546088

大小:4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5

敬老和养老的礼仪_第1页
敬老和养老的礼仪_第2页
敬老和养老的礼仪_第3页
敬老和养老的礼仪_第4页
敬老和养老的礼仪_第5页
资源描述:

《敬老和养老的礼仪》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敬老和养老的礼仪从上古时代开始,中国历代王朝就已经注意到老年人问题,并且根据自己的需要与民间的风俗,为尊重老年人,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地位与作用,制定出各种不同的敬老和养老礼仪。  据儒家的经典《礼记•王制》篇的传说,远古的有虞氏,即舜,用燕礼养老;夏后氏,即禹,用飨礼养老;殷人用食礼养老;周人则兼而用之。  《史记•周本纪》说,周文王在岐山下的周原立国时,实行仁政,敬老、慈少、尊礼贤者,甚至“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因而天下的士纷纷前来归附,连远在渤海之滨孤竹国的王子伯夷、叔齐,听到文王善养老的消息,也不远千里前来投奔

2、他,可见周代的风俗,对于敬老养老是极其重视的。  至于周代以前的敬老养老礼仪,不一定像《礼记》中叙述的那样系统,其中加入了儒家学者理想的成分。但是,其中仍然保留了一部分远古历史的影子,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统治者们如何樋举行敬老的仪典。根据儒家学者的解释,所谓燕礼,就是在每年的春夏秋冬四季君王对学校进行视察时举行的敬老庆典。届时,君王召集朝廷的老年官吏,和那些子孙为国牺牲的老人、退休官吏和庶民中的老者,举行由君王主持的酒宴。宴会的地方分别在“上庠”和“下庠”,即国立学校与地方学校。参加上庠酒宴的老人,称为国老,他们是

3、有爵位和有德行的老年现任和退休官吏。  参加下庠酒宴的人称为庶老,主要是庶民中的年老者。由此可见,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等级制度森严,尊卑区别明显,同样是年老者,其称谓和享受的待遇也是不一样的。以“燕礼”敬老,分设于上庠和下庠的宴会内容,虽然《礼记》中没有详细记载,后人也未在注疏中予以阐释,但可以肯定,酒宴的丰俭,肴馔的精粗是迥然不同的,这正好体现国老与庶老老的差异。这种区分老人尊卑贵贱的做法,成为中国古代敬老养老礼仪中的一大特点。  所谓飨礼,就是只举行象征性的敬老仪式,而没有宴饮。所谓“体荐而不食,爵盈而不饮,立

4、而不坐,依尊卑而献,数毕而止”。(《礼记•王制》注)举行飨行的地方,是“东序”和“西序”,这同样是古代对学校的称呼。如果说舜用燕礼敬老,有酒食供老年人享用,那么夏禹的飨礼,使敬老的活动更趋于礼仪性,而淡化了物质的内容。  所谓食礼,就是为老人举行宴会,席上有酒有饭,但酒虽设而不饮,仅是一种陈设,饮食以饭为主,所以称为食礼。食礼同样在“右学”与“左学”的各级学校中举行。上面所说的燕礼、飨礼和食礼等敬老礼仪,虽然为儒家经典《礼记》所津津乐道,但是否确实为商代以前实际实行的敬老仪典,还有疑问,这大抵是战国时期儒家学者的

5、揣测和想象。  比较可信一些的上古养老敬老礼仪,是周代的养老之礼。根据先秦儒家的记载,周代敬老养老,春季和夏季用燕礼和飨礼,秋季和冬季用食礼,这是因为周代尚文,所以兼用三代的礼典。  据说,周代的敬老礼仪是按老人的年龄分别在不同的层次举行,即“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七十养于学,达于诸侯”。(《礼记•王制》)这里的乡指乡学,国指都城设立的低级学校,学指王家学校,天子的敬老礼仪对于诸侯也同样适用。比较传说中的舜、禹时代和周代的敬老礼仪,可以看出时代的演进与社会生产的发展对于文化风俗的影响。如果说舜、禹时代为远古之时

6、,生产落后,物质贫乏,而等级制度却已显得如此严苛而不可逾越的话,周代的敬老礼仪,主要不以老年人的身份划分敬养老人的场所与内容,而大体以年龄层次来区别,尽管其中不无儒家学者的理想成分,但也无疑是社会进步、文化发展的一大表征。  为什么先秦时期的敬老仪式要在学校中举行呢?这是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政治考虑的。儒家学者认为,它与伦理道德的培养和国家的稳定治理密切相关:  王者之养老,所以教天下之孝也。而必于学者,学,所以明人伦也。人伦莫先于孝悌。人君致孝悌于其亲长,下之人无由以见也,故于学校之中行养老之礼,使(庶民)得于听

7、闻观感。一礼之行,所费者饮食之微,而所致者治效之大也。(《古今图书集成•礼仪典•养老部》)可见统治者选择学校举行敬老仪式,目的是为了实施封建统治者的伦理道德观念和政治教化,从而以广视听,扩大影响,达到对天下提倡“孝道”,以稳固尊卑贵贱的社会秩序和加强其统治。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礼记•大学》)意思是说,安定天下的关键在于治理国家的人,统治者尊重老人民众就会孝敬父母,统治者尊重长辈民众就会顺从兄长,统治者抚恤孤独民众就不会背弃。统治者尊老敬老的奥妙原来在于

8、此啊!  虽然儒家学者对敬老礼仪众说纷纭,但经过秦汉之际的兵火,诸礼废弃。据说,在汉高祖刘邦初登位时,群臣朝见皇帝,在未央宫中饮酒争功,醉后就在殿中大叫大嚷,甚至拔出剑来砍柱子。博士叔孙通召集鲁国的儒生制定群臣上朝的礼仪。刘邦说:“我今天才知道做皇帝的威严与尊贵!”(《史记•叔孙通列传》)皇帝上朝之礼尚且如此,先秦时代的敬老礼仪未能实行,就可想而知了。在西汉初年战乱初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