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的拐点

中国品牌的拐点

ID:37547624

大小:53.5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5-25

中国品牌的拐点_第1页
中国品牌的拐点_第2页
中国品牌的拐点_第3页
中国品牌的拐点_第4页
中国品牌的拐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品牌的拐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品牌的拐点史诗般的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进程真的要减速了吗?  坏消息已经够多了。从原材料、劳动力到土地的成本都在持续上涨,挤压着许多制造和零售企业的利润,而将之转嫁到消费者头上却并非易事。沃尔玛等大型零售企业的主要供货商——总部位于香港的消费品采购和物流公司利丰(Li & Fung)警告称,“一个采购涨价的新时代”已经到来,对世界经济而言,这预示着由中国引导的通缩的终结。  这一不同寻常的情况预示着中国廉价制造的时代正在不客气地进入尾声。在过去的20多年间,中国企业家的字典里只有两个字:规模。中国奋勇地将大量资金投向交通等基础设施,最终帮助许多起源于地方市场的小企业走

2、向全国。传统的边际成本理论在发挥作用:只需要一种疯狂商品,就能将一家企业迅速送入云端。  时至今日,这类奇迹已见怪不怪了。以至于,当一些行业的本土冠军开始出现传染性的减速和倒退时,不禁让人惊异于这些乖戾现象是如何发生的。  最具代表性的是体育用品行业里的李宁有限公司。自从它的同名创始人—前中国体操运动员李宁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无惧地心引力般地腾空而起点燃火炬后,这家创立已20年的公司现在已重重地跌回了地球。去年12月,李宁2011年第二季度(Q2)订货会的订单数量下滑得惊人:增幅为零,导致投资者大量抛售其股票。尽管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李宁都是中国本土最大的体育

3、用品制造商,并且在2009年超过阿迪达斯,成为中国市场的亚军,但许多投资者和观察人士却认为,李宁这次真的遇到麻烦了。  李宁捧出的2010年不太光鲜的年报也在预料之中:全年收入94.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0%,增幅低于过去10年复合年均增长30%以上的水平。尽管市场还在消化2011年Q2订单下滑的噩耗,但李宁公司CEO张志勇在年报发布现场进一步提醒说,预计Q3还将是全年的最低点。如果没有速效救心丸式的急救手段,今年李宁的增长幅度仍将处于较低水平。习惯于长期高歌猛进的李宁看起来需要卧薪尝胆了。  这一可怕的塌缩也在汽车行业显现。去年8月3日,比亚迪汽车(01211

4、.HK)宣布,将当年的销售目标由之前的80万辆下调至60万辆。尽管如此,这家因股神巴菲特持有其股票而风头强劲的汽车制造商仍未完成任务,全年只卖出51.98万辆,净利润同比下滑33.5%。  位居自主汽车品牌第一的奇瑞的境况亦近似:原定全年目标为70万辆,但实际只售出68.2万辆。奇瑞向中高端市场进军的努力也备感受挫。2009年,奇瑞推出“瑞麒”和“威麟”两个定位于中高端的品牌,但销量不佳。近日已宣布取消成立半年的威麟事业部,该品牌已回归奇瑞销售公司运营。  要琢磨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并非易事。简单地说,过去依靠低成本制造的比较优势和对零售规模的控制力所实现的高速增长已难以

5、为继—如果要写回忆录的话,现在可以开始了。处于本土冠军位置的中国企业已比同行更早地触碰到了品牌升级的天花板,消费者继续在寻找性价比更好的商品,但对不起,随着购买力的增强,他们转而投向了跨国公司品牌的怀抱。瑞信(CreditSuisse)的一份调研报告展示了李宁挑战耐克的难度:当家庭月收入超过7000元人民币时,中国消费者的偏好便会从国内品牌转向国外品牌。想成为全球冠军的中国品牌看起来仍未彻底征服本土市场,更不用说其它海外市场了。  我们至少在四个行业观察到类似的现象。除了上述的体育用品行业和汽车业以外,白色家电业和酒店业都表现出类似特征。不过情形稍好点:已晋升为全球最大

6、白电制造商的海尔未出现销售下滑,正在着力打造高端子品牌卡萨帝以赢取高价值消费者的青睐;中国最大的经济型连锁酒店如家所处的市场虽然远未饱和,但其亦推出和颐品牌抢进四五星级酒店市场。  到头来,许多中国公司好像才刚刚意识到,过去对规模的迷恋让它们错失了一些更关键的东西。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说,比亚迪要更加关注“售车质量”,而不是“一味追求市场份额”;他还说,过去几年我们过于注重增长,这是错误的。奇瑞汽车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同跃今年年初亦称:“宁可跌落到十名开外,也要实施企业的战略转型”,2011年,奇瑞将缩短战线,聚焦品质提升,提高品牌溢价,而不再一味追求数量和速度。  另

7、一个明显趋势是,过去泾渭分明的默认的市场势力范围正在被打破。那些可称之为“金色品牌”的跨国品牌同样亦学会利用中国低成本制造的资源。过去,它们固守高端市场,现在,则开始以推出子品牌或性价比更高的产品的方式争夺中低端消费者,并加速向三四线城市延伸零售网络。这逼迫“红色品牌”——这些本土冠军企业面临两种选择:向上,还是继续向下?是继续向更低端市场退守,还是在高价位和超大、一线城市市场与金色品牌展开正面决战?由于所处位势和阶段不同,那些“蓝色品牌”尚未感受到红色品牌遇到的压力,它们仍能凭借低价和渠道规模俘获低端市场的新兴消费者。  以体育用品行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