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纲说明-杭州教研网

考纲说明-杭州教研网

ID:37561199

大小:342.31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5-12

考纲说明-杭州教研网_第1页
考纲说明-杭州教研网_第2页
考纲说明-杭州教研网_第3页
考纲说明-杭州教研网_第4页
考纲说明-杭州教研网_第5页
资源描述:

《考纲说明-杭州教研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5年高考复习专题文学作品阅读解题指导2005年1月考纲说明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B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B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C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C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C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C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C文中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C文学作品阅读设题角度是什么?—怎么作?———为什么?———怎么样?—问作品某一处是什么意思,即词句段篇的理解。问作品某一处是怎么写的,即对写作方法的体会。问作者某一处为什么要这样写,即对写作目的的认识。问作者这样写好不好,好在哪里,即对写作效果的评价。考纲说明理解文中重要词语

2、的含义B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B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C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C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C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C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C文中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C解题步骤整体阅读,建立文体意识审清题干,明确解题方向筛选整合提取相关信息确定形式,表达简练规范建立文体意识1、即景生情类散文2、托物言志类散文3、感怀寄兴类散文形象意义,升华意蕴外在特征,内在品质追忆文化,抒发感慨例12003年全国卷《乡土情结》20、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家的情况有哪几种?请概括说明。“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动

3、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03年全国卷《乡土情结》“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

4、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03年全国卷《乡土情结》“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

5、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03年全国卷《乡土情结》例32003年全国卷《乡土情结》20、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家的情况有

6、哪几种?请概括说明。答(1)不少人富有浪漫气息,为追求理想事业去闯世界。(2)多数人是现实主义格调,为维持最低生活被打发出门。整合——依据语言环境摘要连缀例21998年全国卷《报秋》27、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写到看见玉簪花开,“先是一惊,随即怅然”。(1)作者为什么吃惊?(2)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怅然?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

7、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98年全国卷《报秋》“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一年、两年过去了,总是在不安和焦虑中。怪谁呢,很难回答。答:因为收获季节却两手空空。整合——依据结构特点以文答文例32002年全国卷《话说知音》20、知音的传说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根据文意,分两点对此进行概括。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会诸行动。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02年全

8、国卷《话说知音》答:(1)神往和渴求知音已成为华夏子孙一种神圣而纯洁的情操。我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