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问责制研究

官员问责制研究

ID:37587539

大小:57.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5-25

官员问责制研究_第1页
官员问责制研究_第2页
官员问责制研究_第3页
官员问责制研究_第4页
官员问责制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官员问责制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文题目:官员问责制研究学校:华东师范大学站点:上企专业:行政管理姓名:徐艳学号:11121833008008目录第1章:导论3(一)官员问责制建构的依据和现实意义3(二)官员问责制研究综述3(三)本文的研究思路及创新点5第2章:我国官员问责制相关理论概述5(一)官员问责制相关概念辨析5(二)官员问责制的理论基础5(三)我国推行官员问责制的重要意义6第3章:我国实施官员问责制的现状分析7(一)我国实施官员问责制目前已取得的进展7(二)我国实施官员问责制的困境8第4章:国外和我国香港地区问责制现状及启示9(一)美国与香港的案例9(二)西方国家问责制实践

2、现状及启示10(三)我国香港地区问责现状及启示10第5章:完善我国官员问责制度的路径分析11(一)克服“官本位”思想,建设全新的的官场文化11(二)建构支持官员问责制的法律体系11(三)政务公开,建设透明政府12(四)加强官员行政论理道德建设12(五)完善我国官员引咎辞职制度和救济制度12结束语14参考文献:15第1章:导论(一)官员问责制建构的依据和现实意义在《国务院2008工作要点》中,行政问责制位列其中,《关于加强实现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更是强调“要加快实行行政问责制。”从2003年的非典事件到2008年掀起的“问责风暴”,“问责”成为我国新一

3、轮政治改革的亮点,这六年来,行政问责次数之多、范围之广、所涉官员级别之高、人数之众,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震慑官员的目的。自此,问责制已逐渐地走进了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中。但是问责制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仍没有完成由以“权力问责”为主向以“制度问责”为主的过渡。[1]因此,加强行政问责的法律化和制度化体系,明确问责范围和主体、细化问责程序,强化问责的法律后果,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政府的执行力并增强政府官员的责任感,进而建立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完善官员问责制度,是建设责任政府、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2)完善官员问责制度,是建

4、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3)完善官员问责制度,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政府执行力的必然要求。(4)完善官员问责制度,是提高官员素质,完善行政文化环境的必然要求。(二)官员问责制研究综述我国学者在关注我国政府问责制研究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借鉴国外及我国香港地区的成功经验,一些介绍国内外问责制的文章也纷纷问世。如陈瑞莲和邹永兵的《香港问责制:成效、问题与对策》、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的《欧美的官员问责制:做官有责任也有风险》、汪永成的《香港“高官问责制”》等。在这些论文著作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研究:第一,对问责制内涵及意

5、义的探讨。在这些论文著作中,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问责制、行政问责制、官员问责制的涵义。总体来说,一般都是从行政问责的主体、客体、范围、程序、原则及后果等几方面来进行深入探讨的。张成福在《责任政府论》中指出:“行政性问责往往是责任政府运作的开始,但要使责任政府稳定而有效地运作,就需要由行政性问责进一步走向程序性问责:完善责任制度体系的法律基础,在制度层面,完善责任制的各项程序,通过程序保障在责任面前人人平等,尽可能减少问责过程中的“替罪羊”问题”。[2]周仲秋在《论行政问责制》一文指出:行政问责制是政府实现其行政责任的一种自律或自我控制,即行政自律机

6、制,突出了行政管理中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一致的原则,他认为行政问责制的实质在于防止和阻止行政官员“滥用或误用公共权力的失职行为,这是对行政责任的科学界定。”李军鹏在《责任政府与政府问责制》一书中认为:“政府问责制是一系列问责制度的总和,政府问责机制分为政治问责机制、管理问责机制、法律问责机制、绩效问责机制、伦理问责机制和说明问责机制六部分。[3]第二,对问责制度的理论基础探讨。官员问责制作为当代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制度创新,蕴含着极为深刻的政治价值和政治理念。研究官员问责制,不免要从理论渊源上探讨官员问责制。一般认为,官员问责制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

7、:社会契约理论、人民主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这三种理论基础,当然,也有人从其他方面探讨了官员问责制的理论基础,包括从公共行政原则、博弈论、公务论等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官员问责制度。第三,关于问责制的建设和完善。学者们针对我国目前官员问责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许多有益的看法,主要观点有:一是完善问责法制体系;二是促进问责主体多元化;三是明确职权划分体系;四是完善问责配套制度;五是塑造新型问责文化环境。但是在官员复出、问责制度体系构建等方面的研究还存在不足。第四,关于香港高官问责制的评析及借鉴研究。陈瑞莲认为:“香港高官问责需要重视问责文化的建

8、设、完善问责的配套机制建设、健全政府内部上下协调机制、明确问责标准。同时香港政府建立了3司11局的协调互动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