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

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

ID:37605260

大小:1.61 M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5-13

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_第1页
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_第2页
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_第3页
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_第4页
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3.1.5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思考2:你能说明稀溶液依数性行为的规律吗?思考1:相同浓度的电解质溶液的蒸气压与非电解质比如何变化?答:其蒸气压下降,沸点上升和凝固点下降,以及溶液渗透压的数值变化均比同浓度的非电解质大。性质蔗糖HAc溶液NaCl溶液蒸气压p蒸气压下降p沸点Tb沸点上升Tb凝固点Tf凝固点下降Tf高中低小中多低中高小中多高中低小中大3.1.5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如:从部分电解质的0.1mol·kg-1溶液的凝固点下降数值与理论值的比较可以得到电解质溶液的偏差i值电解质实测ΔT’fp/K计算ΔTfp/Ki=ΔT’fp/ΔTfpNaCl0.3480.1861.87HCl0

2、.3550.1861.91K2SO40.4580.1862.46CH3COOH0.1880.1861.01C6H12O60.1880.1861.00结论:AB型电解质,i趋近于2。(如HCl)AB2或A2B型电解质,i趋近于3。(如BaCl2)可以看出,产生的偏差有以下规律:A2B(AB2)强电解质>AB强电解质>AB弱电解质>非电解质思考:你还能举例说明电离理论的其他应用吗?例题例9计算0.100mol·kg-1的NaCl溶液的凝固点。解NaCl为AB型电解质,i=2ΔTfp(NaCl)=2×0.100mol·kg-1×1.86K·kg·mol–1=0.372KTfp(NaCl)=

3、-0.372℃。例题例10:将质量摩尔浓度均为0.10mol·kg-1的BaCl2,HCl,HAc,蔗糖水溶液的粒子数、蒸气压、沸点、凝固点和渗透压按从大到小次序排序:解:按从大到小次序排序如下:粒子数BaCl2→HCl→HAc→蔗糖蒸气压蔗糖→HAc→HCl→BaCl2沸点BaCl2→HCl→HAc→蔗糖凝固点蔗糖→HAc→HCl→BaCl2渗透压BaCl2→HCl→HAc→蔗糖Δp=iKmBΔTbp=iKbpmBΔTfp=iKfpmB3.2酸碱平衡根据解离度的大小,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两类。在水中全部解离在水溶液中只有部分解离,大部分仍以分子形式存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4、存在解离平衡通常0.1mol·kg-1溶液中,强电解质α>30%;弱电解质α<5%;中强电解质α=5%~30%解离度α(degreeofionization)——溶液中已解离的电解质的分子数与电解质总分子数之比。3.2.1酸碱质子理论一.酸碱的概念[酸碱理论的发展历史]:三百多年前:英国物理学家R·Boyle指出,酸有酸味,使蓝色石蕊变红,碱有涩味和滑腻感,使红色石蕊变蓝。1771A.L.Lavoisier根据硫和磷分别在氧气中燃烧后的产物溶于水显酸性,指出O是所有酸类物质的共同组成元素。1881英国化学家H.Davy以不含氧的盐酸否定上述观点,提出氢才是一切酸所不可缺少的元素。酸碱

5、的概念在不断地发展.让我们先回忆一下Arrhenius的“电离说”,然后再介绍Bronsted-lowry酸碱理论和Lewis酸碱理论.酸碱电离理论的缺陷:把酸碱的定义局限于以水为溶剂的系统,不适用于非水系统无法解释NH3、Na2CO3均不含OHˉ,也具有碱性。将酸碱的概念绝对化,无统一计算溶液pH值的公式按先后次序,酸碱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酸碱电离理论(Arrheniusacid-baseconcept)——1887年酸:在水溶液中解离时所生成的正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H2SO4=HSO4-+H+碱:所生成的负离子全部是OHˉ的化合物。NaOH=Na++OH-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

6、++OHˉ=H2O。一、酸碱的概念2.酸碱质子理论(theBronsted-lowryaeid-basemodel)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分子或离子)都是酸;凡能结合质子的物质(分子或离子)都是碱。如在水溶液中酸质子+碱HCl(aq)H+(aq)+Cl-(aq)HAc(aq)H+(aq)+Acˉ(aq)NH4+(aq)H+(aq)+NH3(aq)HCO3-(aq)H+(aq)+CO32-(aq)Al(H2O)63+H+(aq)+Al(H2O)5(OH-)2+1923年J.N和T.M.Lovory提出了酸碱质子理论,扩大了酸碱范围。布朗斯特(BrfnstedJN,1879-1947)丹麦

7、物理化学家.因其酸、碱质子理论而著名于世.共轭酸碱对(conjugateacid-basepair)酸与对应的碱的这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称为酸碱共轭关系。酸失去质子后形成的碱被称为该酸的共轭碱;碱结合质子后形成的酸被称为该碱的共轭酸。共轭酸与它的共轭碱一起称为共轭酸碱对。例如:共轭酸碱对H2SO4/HSO4-,NH4+/NH3,H3O+/H2O,HCl/Cl-,HCO3-/CO32-共轭酸碱对例如:共轭酸碱对HAc+H2OH3O++Ac-(电离)H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