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

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

ID:37634945

大小:159.5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9-05-27

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_第1页
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_第2页
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_第3页
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_第4页
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及年度防治水计划郏县景昇煤业有限公司二0一二年三月-26-郏县景昇煤业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及年度防治水计划部室会审记录编制:审核:会审意见会审单位审查意见签名施工单位机电运输部生产管理部技术部安质部-26-郏县景昇煤业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及年度防治水计划矿领导会审记录会审意见职务审查意见签名采煤副总机电副矿长技术副矿长生产副矿长安全副矿长常务副矿长副总经理企业负责人-26-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计划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中,透水事故位居第二。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大小煤矿屡有透水事故发生,每次透水事故的发生,都给企业、给国家的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2、,每次透水事故的发生都给职工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甚至带走了生命,给家庭给政府增添了负担。为确保煤矿安全生产,透水事故少发生,不再发生,依据《煤矿安全规程》、《防治水工作条例》,及其它防治水规定,结合我矿实际编制本规划和计划。第一章矿井概况一、矿井位置,交通:郏县景昇煤业有限公司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黄道乡景家洼村附近,地理坐标为:东经113°09′32″~113°11′54″,北纬34°04′46″~34°06′29″,南距郏县县城15km,距黄道乡3km,西距焦枝线汝州火车站45km,有矿区公路连接景家洼至郏县的柏油公路,交通便利。(见矿井交通

3、位置图1-1-1)。-26-交通位置示意图图1-1-1具体行车路线是:从郏县至黄道公路到黄道乡,再沿通往黄道至景家洼公路向东北3.5km即到郏县景昇煤业有限公司工业广场办公区。二、自然地理(一)地形地貌郏县地处伏牛山北部余脉向豫东平原过渡地带,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交错。地势呈马鞍形,东南、西北部高,中部低,以平原和岗地为主。本区为低山丘陵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海拔标高+269~+703m,相对高差较大,区内无河流,沟谷发育,泄洪条件好。-26-(二)气候本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风速为2.9m/s,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气温:最高气温42

4、℃,最低气温-17.8℃,历年平均气温为14℃。月均气温一般在2月份最低,7月份最高。霜期一般自11月上旬起至次年3月上旬止,长达近半年。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772.7mm,最大1132.0mm,最小414.0mm,降雨多集中在6、7、8三个月,约占年降水量的70%以上。蒸发量:年最大蒸发量2825mm(1959年),最小蒸发量1490.5mm(1964年)。月最大蒸发量408.9mm(1959年7月),月最小蒸发量40.7mm(1957年1月)。湿度和风速:平均绝对湿度13.5mm,平均相对湿度67%。冰冻期一般是11月到来年3月。最大冻土深度1

5、4cm(1977年1月30日)。最大风速24m/s,平均风速2.8m/s。冬季多西北风,夏秋盛行东南风和西南风。(三)地震有史记载,公元前519年到公元1942年的2416年间,平顶山共发生地震84次。其中河南省发生的八次大地震中,七次对区内有较大破坏,其中主要的五次发生在1522年1月28日、1524年2月14日、1556年和1820年8月4日,有民房颠覆、伤人无数的记载。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平顶山地区地震峰值加速度Am=0.05g,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Ta、0.35s,对应矿区基本烈度为VI度。-26-第二章;区域地质背景和井田水文地质条件一、

6、区域地质背景:禹州煤田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嵩箕骒隆小区东段,北为新密煤田,西邻登封煤田,南与平顶山煤田相望。其主体构造线方向为60º~70º。主要由两个宽缓向斜(白沙向斜、景家洼向斜)夹一狭窄不完整背斜(许禹北斜)和走向北东、北西两组规模较大的阶梯状正断层组成。大刘山井田(即景昇煤业公司矿山)位于禹州煤田西南部,景家洼向斜北东翼西段及向斜转折端部位,构造受控于景家洼向斜。地层走向北东转至北西向,倾向南东至北东,倾角13º~34º的向斜构造。区内无岩浆岩活动。区域矿产除煤炭资源外,还有铝土矿、高岭土矿及石灰岩等。二、地层矿山属半裸露型,在中南部山区大面

7、积出露有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地层。根据钻孔、井筒揭露和区域地层资料,以地层沉积时序和接触关系,矿区内赋存由老到新有:上寒武统凤山组、上石炭系本溪组、太原组、下二叠系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二叠系上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及第四系。其中含煤地层为上石炭统太原组、下二叠系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和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一)上寒武统凤山组(∈3f)浅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白云质灰岩、夹白云岩、泥质灰岩,以含白色燧石条带为主要特征。厚度52.10m左右,与下伏寒武系长山组地层整合接触。-26-(一)石炭系(C)包括上石统本溪组(C2b)和太原组(C2t)。1、本溪组(C2b

8、)岩性主要为浅灰色铝土质泥岩,具鲕状及豆状结构,含黄铁矿晶体。下部紫红色,局部夹灰绿色泥岩,厚4.70~34.20m,平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