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历史热点:能源问题

2011高考历史热点:能源问题

ID:37703883

大小:13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9

2011高考历史热点:能源问题_第1页
2011高考历史热点:能源问题_第2页
2011高考历史热点:能源问题_第3页
2011高考历史热点:能源问题_第4页
2011高考历史热点:能源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1高考历史热点:能源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能源问题【背景资料】2010年12月28日,我国首台自主研发设计的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全范围模拟机在宁德核电站正式投入使用,结束了我国使用的全范围模拟机长期以来依靠从国外采购、成套进口的局面。全范围模拟机是核电站工程建设主路径上的关键设备,用于开展核电关键设备操纵员培训与执照考试,为核电站安全运行提供保障。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单机容量最大水轮发电机组,2011年1月24日开始在向家坝电站进入正式安装阶段。这标志着我国清洁能源重装工艺及安装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也为向家坝电站首台机组明年顺利发电奠定了基础。

2、据介绍,这套国产单机容量达80万千瓦的水轮机组不仅拥有世界目前最大单机容量,而且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轮机,水轮机发电机定子高度达6.3米,总重量达1976吨。【知识链接】关键词:历史上的能源问题(仅限高中课本)一.大纲版1.煤炭特点:能量较高,运用广泛;但资源有限,污染较大。(1)中国古代史:西汉时已开始用煤作燃料冶铁。北宋时煤炭在山西一带大量开采,成为民间普遍使用的燃料;东京(开封)城市居民已普遍用煤作生活燃料。(2)中国近现代史:魏源《海国图志》介绍了西方蒸汽机;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蒸汽机器,创办了军事

3、工业和民用工业。洋务运动时,李鸿章创办民用企业开平煤矿。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已建立很多个煤炭基地(详见地理知识);改革开放以来,山西安太堡煤矿的建设、中国煤产量世界第一。为了解决晋煤外运问题,专门修建了大秦铁路。(3)世界近现代史:第一次工业革命,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推广,使用煤炭烧锅炉,提供蒸汽动力,但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严惩污染环境。煤矿开采业迅速发展;以煤为燃料的蒸汽机车、蒸汽轮船出现。普法战争后,由于德国得到法国的煤、铁矿蕴藏丰富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使德国的工业总产值迅速跃居欧洲第一位。一战后《凡尔赛

4、和约》规定:萨尔煤矿区由国联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2.电力条件:自然科学理论的进步,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感应;法拉第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麦克斯韦建立了系统的电磁学理论。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使机械能可以转化电能,为制造发电机创造了可能。特点:动力可以随意调节、转换,使用方便;传输快捷,不受时空限制;少污染;电力来源广泛。(1)世界近代史:19世纪60、70年代出现一系列电气发明: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电灯、电车、电影、电报、电话等电气的发明推动了电子工业的发展。(2)中国现代史: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

5、了几座著名的发电站:葛州坝发电站、小浪底发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秦山核电站、三峡工程等。3.石油条件:近代化学的进步:拉瓦锡的燃烧和氧化原理;道尔顿的原子论;19世纪中期物质分子—原子结构学说的确立。特点:效率较高,是目前最广泛采用的一种能源;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衡;石油的开采、运输、利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6-(1)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时开始使用石油。北宋时沈括首次提出“石油”概念,当时燃烧石油,收集黑灰作书写用墨,沈括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2)中国近现代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建成大庆、大港、胜利

6、等油田;1965年中国石油自给。1995年中国开始进口石油。近期,关于俄罗斯远东石油管道,已由安大线(安加尔斯克—大庆)改为安纳线(安加尔斯克—纳霍德卡)。由于在工业化进程中对于石油资源的迫切需要,国务院已提出在大连等四个沿海城市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基地。(3)世界近现代史: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内燃机的发明与石油开采及石油工业紧密相关;使用内燃机作动力机器的新交通工具是汽车、飞机、飞艇、远洋轮船和内燃机车等。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国联不把石油等战略物资列入禁运范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想掠夺东南亚的石油资源)、斯大

7、林格勒战役(德国想控制苏联南方的粮食、石油产区)都与争夺石油资源相关。1960年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建立,其主要意图是与西方石油垄断资本作斗争。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石油输出国为了打击支持以色列的美国等西方大国,以提高油价为武器,引发了二战后最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由于西亚海湾地区石油蕴藏量丰富,成为帝国主义长期争夺和控制的焦点,2003年,美国为了控制伊拉克石油,发动了伊拉克战争。由于石油资源分布不均,导致西亚国家贫富分化加剧,矛盾不断,从而加剧地区局势的动荡,如:海湾战争、两伊战争等。4.

8、原子能条件:物理学的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子和元素放射性的发现,量子论和相对论的提出,伦琴发现“X射线”,居里夫妇发现提炼出“镭”,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质能关系式:E=mc2。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各国的需求。特点:能量巨大,效率高,技术要求高;可用于军事和民用;有辐射及巨大的破坏性。影响:核能的和平开发利用,是人类能源利用的一场革命,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社会进步。核能用于军事,给人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