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玲《春望》教学设计

陈小玲《春望》教学设计

ID:37721168

大小:1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9

陈小玲《春望》教学设计_第1页
陈小玲《春望》教学设计_第2页
陈小玲《春望》教学设计_第3页
陈小玲《春望》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陈小玲《春望》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陈小玲《春望》教学设计课题摘要学科语文学段初中年级八年级单元第五单元教材版本人教版课程名称《春望》一、学习内容分析1.教材分析1.课标对本课内容的要求是:⑴欣赏诗歌,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⑵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⑶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⑷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⑸诵读,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⑺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这首诗中的表达效果。⑻了解课文涉及的诗人和诗歌本身的知识和文化常识。⑼背诵这首诗。2.本课内容的知识体系:⑴形象:塑

2、造了诗人杜甫忧国忧民的形象,描写了国都长安一片衰败景物形象⑵语言:本诗的诗眼是“望”;用得好的词语是“破”、“在”、“深”、“恨”、“连”、“万”、“搔”;诗风沉郁。⑶表达技巧:本诗使用了拟人、互文、对偶等修辞手法;使用了景物描写、人物外貌描写、记叙、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使用了衬托的表现手法。⑷思想内容:本诗的题材是关于战争的。诗歌表达的情感是忧国伤时。⑸作者观点:本诗语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⑹本诗是五言律诗,运用“起承转合”的技巧3.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本诗作为一首典型的五言律诗,讲究格律和起承转合的技巧,作者又是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这个篇目又是中考必考的篇目之一

3、,地位很高。但是,因为是诗歌,是相对独立的篇章,所以,与前后教材没有什么逻辑关系。4.本课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⑴诗中塑造的诗人忧国忧民的形象值得每一位中华民族的子孙学习。⑵这是一首以战争为题材的诗歌,却没有展示战争的任何场面,而是通过描写国都被攻破后山河依旧,但是人、物都没有的荒凉和衰败和诗人自己的个人的感受来表现。这样选取写作角度,值得学习。⑶本诗是五言律诗的代表作,严格按照起承转合的技巧来构思,讲究格律,充分使用各种表达方式和修辞表现手法,值得学习诵读和鉴赏。2.学情分析⑴学生可能不喜欢诗歌;⑵学生认知障碍点:①学生没有经历过国破家亡,没有真切的体会,难以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进入诗境;

4、②学生难以理解“破”、“在”、“深”、“恨”等词语以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句话的理解。③学生不了解具体的写作背景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⑴学生理解诗的内容和主题。⑵学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环境选择□简易多媒体教室□交互式电子白板□网络教室□移动学习环境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活动设计信息技术使用说明导入(3分钟)同学们,八年前,我带着三岁的儿子第一次来到美丽的韶关,时隔八年,我又回来了!匆匆地走在韶关的街头,悠闲漫步于书香弥漫的北实校园,不经意间,我已经喜欢上这个地方,喜欢上在这里遇见的每一个人。我想,你们对韶关的感情,肯定比我深,如果有一天,这个地方被强盗侵占,这里美丽的一

5、切化为乌有,你们会有什么感受呢?1.使用韶关风景区图片表达我对韶关这个地方的热爱。拉近我和学生的感情。为接下来的课堂做好铺垫。2.使用韶关的民乐激发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感情,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诗歌的情景。一、明确教学目标展示教学目标学生读一遍一、读准字音(3分钟)1.布置学生自由朗读诗歌;2.帮助学生 纠正错误的读音提醒难写的字。Ppt展示:1.个人自由朗读诗歌两遍2.附近同学相互正音搔(sāo)胜(shēng)簪(zān)3.提出不会字音和难写的字二、读出节奏(3分钟)1.教师范读,并要求学生边听划分节奏;2.鼓励个别学生示范朗读;3.引导学生评价朗读4.教师小结Ppt展示:1.听范读,划分

6、诗句的节奏;2.尝试按自己划分的节奏朗读诗歌两遍;3.个人朗读展示;三、读懂诗意1.初步读懂(梳通诗意),2.深入读懂(理解主题),1.指导学生结合注解,自己弄懂诗的内容、主题。2.鼓励学生和附近的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不一定要达成共识;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合作解决问题;4、鼓励班上的能人解决问题;5.引导学生弄明白难以理解的内容。(主要点拨难的字词和句子的理解)Ppt展示:1.结合注解,先自己弄懂诗的内容和主题;2.向附近同学请教自己不懂的,并做简单记录;3.仍无法解决的问题,在班上提出来,高手解答。四、读出感情1.引导学生结合诗的内容、主题进行有感情试读,附近同学相互评价。2、教师范读,引

7、导学生评价。Ppt展示:1.学生相互听朗读和评价;2.学生个人展示朗读,班里其他同学评价;3.被评价了的学生继续有感情朗读;4.班里其他同学继续展示有感情朗读。五、归纳学习诗歌的方法教师让学生归纳学习诗歌的方法教师预设1.多读;2.结合注解,自己弄懂诗的内容和主题;3.向同学或老师请教自己不懂的;4.自己找相关的书籍来看,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和写作背景,以及别人的赏析;学生自由作答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