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之痛

国企改革之痛

ID:37737157

大小:3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30

国企改革之痛_第1页
国企改革之痛_第2页
国企改革之痛_第3页
国企改革之痛_第4页
国企改革之痛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企改革之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国企改革之痛——国有资产流失反思引言:在全国人民欢度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回顾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走过的艰辛历程,对于我们总结与反思经济改革建设经验,探寻中国国企改革方向,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内容摘要:在计划经济的背景下中国国有企业盛极一时,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国有企业的种种弊端促使我国政府不断推进国企改革步伐。在国有企业产权主体不明,产权救济主体缺失,改革的操作规范与法规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国有资产出现了大量流失的现象。迫切需要立法完善国企改革法规体系和明确国企产权主体,并建立有效的国企

2、产权主体救济制度。关键字:经济效率国有资产流失产权评估产权管理主体产权救济主体一、国企改革探索的背景六十年前新中国建立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在缺乏有效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经验的背景下,党和国家选择了苏联经济发展模式。正如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描述布尔什维克掌管政权后如何掌管经济“整个国家组建成一个"大公司",在这个“大公司”里,市场活动全部取消,各种资源在“大公司”内部以计划命令方式进行行政配置”。在我国这个“大公司”内部又建立了无数个大中小型的“公司”。这种体制新中国成立初期曾经为国民经

3、济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这种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长期以来,国有企业产权不清(全民所有结果是全民没有),责任不明(全民有责是全民无责),使国有企业不能成为真正独立的市场主体,仍然是政府的行政附庸。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并不取决于市场选择而是取决于行政选择;企业财务状况并不取决于盈利,而是取决于国家财政收入的再分配。国家总是抽肥补瘦,常常从效益很好的企业拿走收入去补贴亏损与经营不善的国有企业。这种体制下由于国家对于国企起到了总保险公司的作用,

4、企业的破产是难以想象的。此外国有企业承担了过重的社会功能,如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充分就业、社会稳定等。企业存在的唯一价值在于追求利润的增长并兼顾社会效益,国有企业承载过多的非经济功能无疑会分散企业在提高经济效率上的注意力,同时加上国企的自然垄断特点,使其先天缺乏竞争压力和危机意识,不必考虑自身存亡问题,因此缺乏技术创新、提高经济效率的动力。中国社会科学院根据1995年全国工业普查资料进行研究,通过对全国20多个行业,总计17万多家企业统计数据分析表明,在不同所有制企业间,私营个体企业效率最高,三资企

5、业其次,股份制和集体制企业再次,国有企业效率最低;在不同隶属等级的国有企业之间,村级企业效率最高,而且十分稳定和一致,中央直属企业的效率最低。鉴于国有企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早已难以适应改革开放大环境下急剧变幻的国内与国际经济形势,自改革开放伊始,党和政府就积极探索国企改革之路。从早期的放权让利、承包租赁,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抓大放小”、允许兼并重组、破产重组,建立“新三会”、完善产权制度。中国国企的改革探索一步步深入,隐藏在深层次的经济和社会矛盾也渐次浮出台

6、面,国企改革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二、国企改制、重组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同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在我国国企改革过程中也是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敏感话题。从长期来看,现存的国有资产是我们应对未来社会保障挑战的主要财力基础,为了国家的长期稳定,也必须切实防止出现“利益私人化,债务社会化”的局面。当然“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也确实经常被夸大和渲染,甚至被不赞成改革的人当作一个说辞,在当前的中国国企改革是中国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国企完善自身、提升国企整体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和国企改革二十多年

7、后的今天,重新反思国企改革或许仍有不少可资借鉴的意义。目前关于“国有资产流失”的争论似乎更多地存在于国企转制交易的价格是否合理的层面,即交易价格是否体现了该项资产的真实市场价值。然而资产交易价格的高低是否就是衡量资产流失的唯一标准?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勒说“(政府的法律管制行为)的中心任务是解释谁从中得益,谁从中受损,以及它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基于此种观点,国有资产的最终所有人是全体国民,那么其法定的服务对象和受益人必须是这个国家的社会公众利益。如果国有资产的转移或交易改变了其服务

8、对象基本类别,或者使服务的水准、范围和数量降低或减低了社会公众的即期和远期收益,这时候可以将其定义为“国有资产流失”。然而这种定义似乎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缺乏可操作性和有效的测量工具,在如何鉴别一笔国有资产交易是否发生了“国有资产流失”方面仍有不足之处。如何弥补哪?将这种衡量标准同资产交易价格衡量结合或许就是一种很好的测量手段了。财产权利不仅仅指财产的所有权,财产权利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财产的收益权,。收益可以分为资产转让收益和资产经营收益等。例如一个城市将仅有的一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