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立德树人”题组练主题3题组4乡村治理

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立德树人”题组练主题3题组4乡村治理

ID:37771499

大小:875.6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30

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立德树人”题组练主题3题组4乡村治理_第1页
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立德树人”题组练主题3题组4乡村治理_第2页
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立德树人”题组练主题3题组4乡村治理_第3页
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立德树人”题组练主题3题组4乡村治理_第4页
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立德树人”题组练主题3题组4乡村治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立德树人”题组练主题3题组4乡村治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题组4 乡村治理1.(2019·江淮十校第一次联考,3)秦朝时,在地方设置的乡、里、亭的官吏不由皇帝或官府任命,但却规定,要由地方推择当地的富庶人家的适龄人员充当。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秦朝(  )A.地主绅士是其基层治理的基础B.各级官吏均出自富有之家C.轻视地方的行政管理D.沿袭先秦的行政管理2.(2018·广东汕头二模,25)下图为东汉画像砖图,学者命名为“纳粮画像砖”。图中房屋应为粮仓,房屋之前有一人著大袖长衣坐席上,手握算筹,右下两个著短衣者,一人在量粮,一人自马车上卸粮。该图所反映的生产关系(  )A.自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解体B.阻碍了当时农

2、业经济发展C.有利于维护地主阶级统治D.一定程度抑制了土地兼并3.(2018·安徽蚌埠二模,25)唐代人口迁移受法律严格限制,只能在特定范围内,作有条件的迁移。而宋代则逐步放开对人口迁移的限制,尤其是乡村客户(无地农户)有了迁徙自由。这一变化(  )A.反映中央集权趋于弱化B.表明政府鼓励民众迁移C.推动传统社会结构变迁D.有益于封建统治的维系4.(2018·重庆市第六调研卷,27)明清时期的江南乡村地区,贸易之所曰“市”,市之至大者曰“镇”。乡村市场有草市、集市、乡市(大市)等多种层级。例如清代以前,昆山大慈,原名“大市”,入清后才逐渐被称为“大慈

3、镇”。据此可知,当时的江南地区(  )A.镇是乡村市场的最高层B.农工商业全面发展C.市镇是正式的行政建制D.市镇经济实力雄厚5.(2018·辽宁大连一模,27)清代农村家族经济在遗产继承中既存在保障嫡长子权益的“抽长制”,又有照顾丧失劳动能力者的“膳田”、“寡守田”等社会保障机制。这说明(  )A.宗法制度在清代农村占据主导地位B.遗产继承以和谐家族关系为出发点C.社会保障制度在清代已经发展完善D.家族经济在代代继承下逐步被分割6.(2018·重庆六校期末,31)毛泽东在1928年写给中央的信说:土地分配的标准:以乡为分配土地的单位,所有乡村中男女

4、老幼,一律平分。现依中央办法,改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的比不能劳动的多分一倍。这表明土地革命时期(  )A.用人人平等去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B.反封建斗争与经济发展要求相结合C.毛泽东思想在实践中走向成熟D.统一战线是革命致胜法宝7.(2018·东北五校期末,22)1985年5月,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请示,在请示中引用了中国的一句谚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火计划”由此诞生。“星火计划”的寓意为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该计划的提出是为了(  )A.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B.

5、配合“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C.改变农村经济建设粗放式经营状况D.呼应教育体制改革的“三个面向”8.(2018·天津市河西区二模,9)1978~1991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农村推广,经历了从不要包产到户到包产到户再到包干到户的过程。1984~1991年,国企改革经历了“利改税”再到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和租赁经营责任制的过程。中国城乡经济体制改革都(  )A.强调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B.把计划经济变为了市场经济C.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D.政府由统一监管到放手不管9.(2018·山东烟台二模,34)1955年3月,苏联《关于修改农业计划工作方

6、法》的决议指出:由各区执行委员会下达计划任务,由集体农庄和农庄庄员根据需要自行确定各种作物的播种面积……而国家计划委员会只负责农业发展的远景规划和协调平衡工作。该决议表明,当时苏联(  )A.农民取得了生产自主权B.放弃了传统的农业体制C.摆脱了农业发展的困境D.政府谋求增强经济活力答案精析1.A [根据材料可知,乡、里、亭是秦朝最基层管理机构,地方推选当地的富庶人家的适龄人员担任乡、里、亭的官吏,有利于让皇帝或政府的命令直达百姓,故地主绅士是其基层治理的基础,A项正确。材料反映乡、里、亭的官吏由地方富庶人家的适龄人员充当,不能体现其它官员也是这种情

7、况,排除B。材料反映秦朝通过设置乡、里、亭官吏,加强对最基层的管理,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制度继承的信息,而是强调秦朝地主绅士是其基层治理的基础,排除D。]2.C [由材料“东汉”的时间信息可知当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下的小农经济,井田制在春秋战国时期解体,故A项错误;封建社会早期封建土地私有制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封建土地私有制有利于维护地主阶级统治,故C项正确;由于土地私有,地主大量兼并农民土地,故D项错误。]3.C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不断强化,故A项错误;据材料“而宋代则逐步放开对人口迁移的限制,尤其是乡村客户(无地农户)有了迁

8、徙自由”可知政府鼓励民众迁移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据材料“而宋代则逐步放开对人口迁移的限制,尤其是乡村客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