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

ID:37807779

大小:4.10 MB

页数:85页

时间:2019-05-31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_第1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_第2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_第3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_第4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海南中学吴福生·走进新课程·新课程实施中的困惑与对策·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在新课程的道路上且歌且行走进新课程一、课程性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二、基本理念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历史教学评价的改进。三、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内容标准模块、单元、课时内容标准关注教师发展高认知水平关注学生发展高参与度提高教学质量教什

2、么?如何教?走进新课程课程资源教学方法例:必修Ⅰ“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人教版:“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大象版:“从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制到二府制的演变”;“从郡国并行制到行省制的变化”岳麓版:“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人民版:“法令出一”;“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君权与相权”;“中国古代监察体制”走进新课程例:历史必修Ⅱ内容标准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并在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通过学

3、习,了解历史上中外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变迁的基本史实;学会搜集、整理和运用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方面的相关资料,理解历史上不同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并对其做出科学的评价与解释;进一步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社会责任感。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走进新课程例:历史必修Ⅰ第一单元内容标准(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4)了解明朝

4、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走进新课程例: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课标内容: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生活中的价值。了解什么?怎样了解?知识过程与方法理解……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走进新课程困惑一:教学内容多,课时不够必修二第4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必修一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新课程实施中的困惑与对策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策:加强单元备课舍!得!单元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

5、的必要性。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3、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改革解体1917年11月7日1991年12月21日●单元综述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重要概念布尔什维克:1903年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期间,在制定党章时,以列宁为首的马克思主义者同马尔托夫等人发生激烈争论,拥护列宁的人得多数票,称布尔什维克,马尔托夫等机会主义者得少数票,称孟什维克。1905年革命失败后,大部分孟什维克变为主张取

6、消革命取消革命党的取消派。布尔什维克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并把它同俄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派。1912年1月该党第六次全俄代表会议把坚持机会主义立场的孟什维克取消派清除出党。1918年3月该党第七次紧急代表大会决定改名为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简称俄共(布)。1925年12月该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决定改名为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简称联共(布)。1952年10月该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决定取消双重名称,改称苏联共产党。苏维埃:意即“代表会议”或“会议”。因为俄国1905年革命时出现过一种由罢工工人作为罢工委员会组织起来的代表会议,简称“苏维埃”。苏联议会的名称,起源于190

7、5年俄国革命,苏联最高苏维埃由联盟院和民族院组成,联盟院按选区选举产生,民族院按加盟共和国等选举产生,行使苏联的立法权。中国共产党在1930年代建立的一些革命根据地议会也使用该名称,所以当时的这些革命根据地也称苏区。十月革命后,苏俄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1、背景:2、内容3、特点:农业:余粮收集制工业:全面国有化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分配:食物配给制共产主义性战时性;4、影响:战胜了旧危机,却产生了新危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