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5.5-自然灾害与防治规范特训

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5.5-自然灾害与防治规范特训

ID:37849885

大小:72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01

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5.5-自然灾害与防治规范特训_第1页
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5.5-自然灾害与防治规范特训_第2页
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5.5-自然灾害与防治规范特训_第3页
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5.5-自然灾害与防治规范特训_第4页
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5.5-自然灾害与防治规范特训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5.5-自然灾害与防治规范特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自然灾害与防治 时间:40分钟 满分:60分1.[2015·唐山联考](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我国一般把日最高气温≥35℃称为高温,持续多天的高温天气称为高温酷暑。如图示意我国2013年7月高温日数分布。(1)比较该月高温酷暑对甲、乙两区造成的损失大小,并分析其原因。(6分)(2)简述该月两地降水均较少的原因。(4分)答案 (1)乙区大于甲区。与甲区相比,乙区高温酷暑影响范围较广、强度较大;人口、城市较密集;经济较发达,资产密度较大。(从甲区小于乙区的角度答也可)(2)甲地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常年降水少;乙区该月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降水少。解析 

2、(1)自然灾害灾情大小取决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受灾体三者的共同作用。与甲区相比,乙区高温酷暑影响范围较广、强度较大;人口、城市较密集;经济较发达,资产密度较大。因此,造成的损失乙区大于甲区。(2)甲地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常年降水少;乙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7月雨带到达华北、东北地区,而此时乙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2.[2015·德州二模](10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雷暴和闪电是强对流天气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下图为我国“某城市雷暴月均分布图”和“闪电相对频率时间分布曲线图(以平均值100为标准)”。5(1)描述该城市雷暴

3、和闪电时间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原因。(6分)(2)雷暴和闪电易造成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说出防御措施。(4分)答案 (1)雷暴:夏半年多于冬半年(或夏季多于冬季);闪电:白天多于夜晚。夏半年比冬半年、白天比夜晚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2)加强监测预报;给高大建筑安装避雷针;雷暴天不要站在空旷处、高亢处和大树下;雷暴天不用手机、上网、看电视等;雷暴天减少外出;加强宣传、提高防雷电意识等。解析 (1)两幅图中分别提供了雷暴的季节分布差异、闪电一天中的分布差异;成因可依据文字材料“雷暴和闪电是强对流天气中常见的自然现象”,结合气温分析即可。(2)防御措施可从监测预报、

4、宣传防灾措施、提高防灾意识,以及具体的灾中减灾措施方面回答。3.[2015·江西模拟](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材料一 图一是某区域地形图,该地区为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但表土流失严重,加上气象灾害频发,严重威胁农业生产。材料二 图二为图一中A城的气候统计图。5指出春季哪些气象(水文)灾害最有可能威胁该地农业生产并分别分析其形成原因。答案 倒春寒(低温冻害);该地纬度较高,春季(3~5月)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偏低易对农作物产生冻害威胁。(融雪性)洪涝;冬季降雪偏多,而春季气温回升快,则积雪快速融化会产生洪涝灾害。解析 该地纬度较高,春季冷空气活动容易

5、造成倒春寒灾害;该地冬季降雪较多,春季融化容易造成洪涝灾害。4.[2015·湖北六校联考](10分)下面图甲是我国网友绘制的强降水引发的城市灾害的漫画,图乙为这种灾害的解决办法分析。阅读材料,完成下题。5图甲漫画中反映了城市出现的是哪种灾害?此灾害多发生在什么季节?结合图乙分析引起这种灾害的主要原因。答案 城市内涝。夏季。城市排水设施不完善,管道老化;城市路面硬化,雨水下渗量减小,导致地面径流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减小,湿地遭破坏导致蓄滞洪水的能力降低。解析 考查洪涝灾害。该漫画反映了城市内涝的问题,主要发生在夏季。主要是城市绿地面积较小,路面硬化下渗量减少,城市

6、排水设施不完善,从而导致地表径流增加,引起内涝。5.[2015·江西十二校联考](10分)在山区公路和铁路道旁经常可以看到如图所示具有蜂巢结构的水泥防护工程建设。(1)写出两种图中防护工程所能防御的自然灾害。(4分)(2)请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说明边坡上网格状装置防灾减灾的功能。(6分)答案 (1)崩塌、滑坡、泥石流、山洪。5(2)边坡上的水泥结构可以抑制原裸露山体遭受进一步的风化剥蚀;加固山体坡面,具有稳定边坡的作用;蜂巢结构不会大面积破坏和改变坡面原有地貌形态和植被生长条件,绿色植物能够在其开放的空间上自由生长;可以有效地保证地下水的下渗和自由排泄,避免由

7、于地下水压力的升高而引起边坡失稳;植物根系的固土作用与坡面防护系统结为一体,从而抑制坡面破坏和水土流失,从而有效地防止崩塌、滑坡等自然灾害。解析 第(1)题,注意图中该工程的位置,对于防止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作用较大。第(2)题,水泥结构可以加固边坡,蜂巢结构不会大面积破坏原有地貌,为植被生长提供条件,从而有效防止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6.[2015·贵州名校联盟](10分)东北地区有连片多年冻土分布,河流发育。近年来该地区泥石流发生的规模和危害越来越大。下图为东北地区泥石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读图分析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答案 东北地区冻融作用强烈,

8、土层松脆;河流发育,山麓冲积扇沉积物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