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与抢救预案

应急与抢救预案

ID:37879188

大小:184.50 KB

页数:50页

时间:2019-06-01

应急与抢救预案_第1页
应急与抢救预案_第2页
应急与抢救预案_第3页
应急与抢救预案_第4页
应急与抢救预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应急与抢救预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呼吸机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的应急预案1、在患者使用呼吸机不能正常工作时,护士应立即分离呼吸机与气管导管连接口,同时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面色、意识和血氧饱和度,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气管插管内吸氧,或用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2、简易呼吸器的使用方法,一只手规律性地挤压球体,将气体送入肺中,提供足够的吸气/呼气时间(成人:12~15/min,小儿:14~20/min)。有氧源时,将氧流量调至8~10L/min,挤压球囊1/2,潮气量为6~8ml/Kg(潮气量:400~600ml);无氧源时,应去除氧气储气袋,

2、挤压球囊2/3,潮气量为10ml/Kg(潮气量:700~1000ml)。3、将呼吸机与模肺相连接,重新检查氧源、气源和电源,检测呼吸机参数,如为呼吸机故障,应立即予以更换,更换后的呼吸机应遵医嘱重新设定呼吸机参数,检测正常后,再重新将更换后的呼吸机与患者气管导管相连接。记录故障呼吸机的编号和故障项目以方便维修。4、在更换呼吸机正常送气30min后,复查动脉血气。脱机后非计划拔管的应急预案1、在患者进行脱机训练过程中,出现非计划拔管的时,护士应首先给予面罩(或鼻导管)氧疗,观察患者的自主呼吸能力、血氧饱和

3、度参数、咳嗽排痰能力和血流动力学指标。2、将床头抬高30°~45°,鼓励并协助患者排痰,记录生命体征。如患者有吞咽困难和咽痛时,遵医嘱给予处理。3、拔管30min后遵医嘱查动脉血气。4、如果血气分析结果或生理指标异常需要再次气管插管时,应立即配合医生实施气管插管术,床旁准备呼吸机开机备用。5、将患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和处理结果机当时的生命体征参数详细记录在监护记录中。患者发生误吸的应急预案1、当发现患者发生误吸时,护士应立即呼叫其他医务人员,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紧急处理。当患者神志清楚时,护士可一手抱住患

4、者上腹部,另一手叩拍背部;当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时,可使患者处于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医护人员按压腹部,同时用负压吸引器进行吸引;也可让患者处于俯卧位,叩拍背部。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呼吸、神志等情况。2、立即进行负压吸引,快速吸出口鼻及呼吸道内异物。3、监测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变化,如患者出现严重发绀、意识障碍及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和深度异常,立即采用简易呼吸器维持呼吸,同时急请麻醉科插管吸引或气管镜吸引。4、遵医嘱开放静脉通路,备好抢救仪器和物品。患者出现神志不清、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

5、管、机械通气、心电监护等心肺复苏抢救措施,遵医嘱给予抢救用药。5、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及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与节律变化,及时报告医师采取措施并做好监护记录。6、患者病情好转、神志清楚、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后,及时清洁患者口腔,整理床单位,安慰患者家属,做好心里护理。7、待患者病情完全平稳后,向患者详细了解发生误吸的原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尽可能的防止以后再发生类似情况。输液过程中出现肺水肿的应预案1、发现患者出现肺水肿症状时,立即减慢输液速度,及时与医生联系并进行紧急处理。2、将患者安置为端坐

6、位,双下肢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3、吸氧,湿化瓶内加入20%~30%的乙醇,减低肺泡表面张力,改善肺部气体交换,缓解缺氧症状,4、遵医嘱给予镇静,扩血管和强心、利尿药物。5、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流结扎,每隔5~10min轮流放松一侧肢体止血带,可有效地减少回心血量。6、认真记录抢救过程,做好交接班,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患者发生静脉空气栓塞的应急预案1、发现输液器内气体和患者出现空气栓塞症状时,立即停止改通路的液体输入,更换输液器或排空输液器内残余空气。2、通知医生及病房护士长。3、将患者置左侧卧

7、位和头低脚高位。4、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及药物治疗。5、病情严重时,配合医生积极抢救。6、认真记录病情变化及抢救经过。血管活性药物外渗应急预案1、临床常用的血管活性药物有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间羟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硝酸甘油、硝普钠等。护士应掌握血管活性药物的名称、药理作用、剂量、输注的方法及副作用。2、发现外渗时,立即停止在出现外渗的血管输液,更换输液部位。报告医生和护士长。3、仔细评估患者药物外渗的部位、面积、外渗药物的量,皮肤的颜色、温度、疼痛性质等,详细记录在监护记录中

8、。4、如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液体的外渗,立即以利多卡因、地塞米松、玻璃酸局部封闭,稀释外漏的药液并阻止药液扩散,同时促进外渗药物吸收,起到止痛的作用,根据外渗程度,可重复封闭,两次之间间隔时间以6~8h为宜,一般封闭2或3次。5、外渗局部选用如意金黄散加甘油或香油调配后湿敷,湿敷面积应超过外渗部位外围2~3mm,湿敷时间应保持24h以上,并进行床旁交接班。6、抬高患者患肢,促进外渗液体的吸收,减轻因药物外渗引起的肢体肿胀,7、外敷药物时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