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教学设计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教学设计

ID:37887812

大小:2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02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教学设计_第1页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教学设计_第2页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教学设计_第3页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1课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曲折道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掌握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改革,以及80年代末的东欧剧变。(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与基本特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经曲折,只有结合本国国情,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匈牙利的改革。2.难点:东欧剧变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家回忆一下二战结束之后,欧洲的局势是怎样的?(欧洲实际上被分割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

2、家,一部分是以苏联马首是瞻的社会主义国家。)二战之后,随着美苏之间的矛盾冲突加剧,双方进入了“冷战”阶段。冷战的结果是苏联解体,苏联倒下去了,那么它所带领下的欧洲社会主义阵营怎么样呢?补充导入:“东欧”作为政治地理概念,是指位于欧洲东南部和中部地区、苏联西侧的8个国家,它们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南斯拉夫。这些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经按照苏联模式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并与苏联结盟,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成员(1948年南斯拉夫因与苏联冲突被开除出社会主义阵营,1962年阿尔巴尼亚与苏联决裂,退出阵营)。既然同

3、是社会主义国家,那么这些东欧国家在二战后的发展历程与苏联相似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二)讲述新课1.匈牙利改革社会主义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了艰难的改革历程。近50年的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表明,社会主义需要改革,这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但如何对待改革,怎样进行改革?各国态度和做法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从1989年起,东欧局势发生了激烈的动荡。东欧各国家几乎是同样的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执政的共产党和工人党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出现了反对派;第二阶段是执政党被迫妥协退让,实行政治多元化,反对派势力

4、不断扩大;第三个阶段是反对派向执政党夺权,实现政权更迭。伴随着共产党和工人党丧失执政地位,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政治方面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在经济方面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剧变后的各国,已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首先我们来看匈牙利改革:1945年4月,苏军全歼匈境内德军,匈获解放。同年11月,共产党、社会民主党、全国农民党、小农党组成的临时国民大会举行第一次大选,小农党获多数选票,担任总理要职和半数部长职位。在人民的压力下,议会于1946年2月1日宣布废除帝制,成立匈牙利人民共和国。但民主力量仍受压制,为了同反动势力对抗,同年3月,在

5、匈共倡议下,组成左翼联盟(包括共产党、社会民主党、全国农民党、工会)。1947年8月举行新的议会选举,民主力量获胜,以共产党为首的民主力量的地位逐步巩固。从1948年起,匈牙利人民共和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1949年8月,匈牙利通过宪法,正式宣布为人民共和国。1956年苏共二十大的召开,全盘否定斯大林,虽然引起了思想界的混乱,但一定程度上也给各国的改革开辟了道路。可是,匈牙利却因为苏共二十大的消极影响,引发了“匈牙利事件”,匈牙利陷入了一场政治动乱之中。1964年9月,匈牙利成立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制定改革的总体方案;1966年5月,匈党中央通过《关

6、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议》,批准改革方案;1968年1月1日起,改革方案付诸实施。改革的目标是将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在坚持计划经济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改革后的新体制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中央政府不再向企业直接下达指令性计划指标,而是运用价格、税收、信贷等经济手段对企业进行调节管理,中央的宏观计划主要贯彻于投资和发展领域。实行新体制后,匈牙利的经济表现出比过去较多的活力,工业年均增长率从60年代下半期的3.8%,上升到70年代上半期的6.2%,农业产量也有较大幅度提高,1968~1973年,匈牙利的经济以平均每年6%的速度增长,人民的消费水平

7、每年也增加5%~6%,一度进入经互会国家的前列。在这个时期,匈牙利外贸出现顺差,国际收支有盈余。匈牙利也因此被誉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但是,从根本上来看,匈牙利的渐进式改革并没有最终突破计划经济框框,而是在面临突破时陷于停顿。70年代中后期,由于计划和市场两种经济机制的矛盾日益尖锐,领导层在决定性的选择面前出现分歧。卡达尔为首的主流派缺乏从根本上突破计划经济的理论意识和政治魄力,他们满足于计划经济框架内改革的成果,并顾虑进一步改革会引起苏联的干涉,因此用放慢改革步伐乃至停止改革来谋求国内外局势的平稳。然而,这种做法只能延迟矛盾的激化,却不能解决矛盾,卡达尔执政

8、后期的匈牙利在平静的表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