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金融论文:财政激励_金融支农与法制化_基于财政与农村金融互动的视角

财政与金融论文:财政激励_金融支农与法制化_基于财政与农村金融互动的视角

ID:37891626

大小:247.3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6-02

财政与金融论文:财政激励_金融支农与法制化_基于财政与农村金融互动的视角_第1页
财政与金融论文:财政激励_金融支农与法制化_基于财政与农村金融互动的视角_第2页
财政与金融论文:财政激励_金融支农与法制化_基于财政与农村金融互动的视角_第3页
财政与金融论文:财政激励_金融支农与法制化_基于财政与农村金融互动的视角_第4页
财政与金融论文:财政激励_金融支农与法制化_基于财政与农村金融互动的视角_第5页
资源描述:

《财政与金融论文:财政激励_金融支农与法制化_基于财政与农村金融互动的视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0年第10期当代财经NO.10,2010总第311期CONTEMPORARYFINANCE&ECONOMICSSerialNO.311财政激励、金融支农与法制化———基于财政与农村金融互动的视角陈治(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重庆401120)摘要:财政与金融是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资金配置方式,具有较强的功能互补性,将两者有机结合,可以解决农村资金大量外流而导致农村融资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的困境。目前,我国财政与农村金融的关系呈现出分裂和扭曲的非正常状态,存在着财政激励缺位或者过度的问题。应当通过建立财政激励适度原则、市场化原则、开放性原则,不断完善奖励与补贴、税收优惠

2、、信贷损失的分担和补偿、农业保险的扶持、农业贷款担保的扶持等方面的制度措施,构建财政与农村金融互动的法律保障机制。关键词:财政激励;农村金融;金融支农;法律保障中图分类号:F81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892(2010)10-0025-09一、问题的引出2009年4月财政部发布《财政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央财政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两项规范性文件,对财政引导金融支农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以此回应年初中央在《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利用

3、财税杠杆,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农村”的基本要求。2010年年初的“一号文件”又围绕“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的目标定位,再次提出“加强财税政策与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落实和完善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等政策”措施,旨在继续推进财政引导金融、金融支持“三农”的财政金融新体制。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与政府决策显示出我国在解决“三农”问题上的新动向,即利用财政手段,引导金融资源向农村配置,促进财政与农村金融的有效互动。然而,从现实考察,财政与金融之间的关系尚未如政策或制度预期那样形成有效互动,二者关系的错位对财政支出及

4、农村金融机构行为均产生了消极影响,直接导致“三农”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如何充分发挥财政的杠杆效应,激励金融信贷资金投放“三农”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围绕财政与农村金融关系的研究,在国外最具代表性的成果体现为农村金融抑制理论。该理论描述了政府对金融运行采取低利率、高准备金率、强制性信贷配给等过度干预措施的一种金融发展状态(McKinnon,1973)。在此环境下,金融成为承担财政政策功能的工具而无法真实及时地反映资金的稀缺程度与供求变化。产生金融抑制的深层根源包括推行工业化发展战略(McKinnon,1973)、克服金融市场失灵(Besley,1994)、弥补财政赤字

5、(Fry,1995)等,由此造成了稀缺资源的低效配置与金———————————收稿日期:2010-05-21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实施民生财政的法律保障机制研究”(09XFX021)作者简介:陈治,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经济法理论、财政金融法研究。当代财经ContemporaryFinance&Economics25当代财经2010年第10期总第311期融机构的低效运行(Adams,1984),以及财政风险不断加剧的严重经济社会问题。解决金融抑制的途径是减少政府的干预,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降低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门槛,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自我发展、自我

6、完善。政府的作用则体现在营造竞争性与开放性的市场环境上,着力解决阻碍信贷供需双方达成契约的信息不对称问题(Stiglitz,1992)。总体上看,国外学理层面的研究更多地强调厘清财政与农村金融的边界,突出财政与金融的不同性质与功能,对于体现财政与农村金融互动机制的财政激励金融支农的研究较少。国内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一是财政与农村金融关系的地方实证考察(谢平和徐忠,2006)。该研究提供了极具说服力的实证样本,但所提出的对策建议较为笼统、粗糙。二是财政引导金融支农个案措施的剖析(王玮等,2007)。该研究是针对江苏昆山财政支持农村信贷担保的个案,其研究方法既有无可替代的重

7、要价值,也注定了在研究的全面性、系统性上的欠缺。三是财政与金融关系的宏观政策分析(王冰和胡威,2008)。该研究提出将财政支农资金与银行信贷资金结合,建立财政支农资金与银行信贷资金的联动机制。该研究具有显著的宏观指导意义,但因缺乏制度化的对策建议,故操作性不强。鉴于此,本文拟从财政与农村金融互动的视角,从制度上确立财政激励农村金融供给的法制框架、基本原则及具体措施,以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二、财政激励金融支农的重要价值(一)实现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的有机结合财政与金融是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资金配置方式。财政在本质上是政府的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