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国考申论热点

2009国考申论热点

ID:37892217

大小:152.5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6-02

2009国考申论热点_第1页
2009国考申论热点_第2页
2009国考申论热点_第3页
2009国考申论热点_第4页
2009国考申论热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9国考申论热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申论热点一:统筹兼顾,化解矛盾,应对风险风险、矛盾——安全、和谐(一)当前中国的各种矛盾和风险1.                      国家界限内的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2.                      市场领域中的矛盾:市场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引发的经济危机3.        社会领域中的矛盾:一是个体性矛盾和风险(人民内部具体的矛盾纠纷、安全生产事故等);二是集体性矛盾和风险(食品安全、SARS、艾滋病等、文化安全、生态安全、道德风险、两极分化)4.                      国家和市场之间存在的

2、矛盾和风险:市场的失控、腐败5.                      国家和社会之间存在的矛盾和风险: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干群冲突6.        市场和社会之间存在的矛盾和风险:公共产品供给的过度市场化、为效率牺牲公平、为增长牺牲发展(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二)各种矛盾和风险产生的原因一是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利益分化。阶层分化与经济差距,主要表现为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行业差距等等二是体制机制障碍,利益协调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三是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市场的缺陷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资本的趋利

3、性带来社会风险,从而引发市场与社会的矛盾。四是现代社会风险具有不可预测,难于预防的特点(导致有组织的不负责任的情况出现)(三)对策1.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危机意识、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要牢固树立“天下风险,匹夫有责”的意识2.       统筹兼顾,探索建立能够有效化解矛盾、应对风险的利益协调的体制机制。两种思路:一是自上而下的思路28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和谐为目标,以政府为主导,以统筹为根本方法,积极缩小各种差距,为妥善处理矛盾和化解风险提供人力物力支持和体制机制保障。要适应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发展

4、变化,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正确把握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的关系,统筹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利益。①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推行领导干部接待群众制度,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和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制度,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建立全国信访信息系统,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把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②着力解决土地征收征用、城市建设拆迁、环境保护、企业

5、重组改制和破产、涉法涉诉中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③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充分发挥政治工作优势,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④从培育社会共识的高度,通过公民教育等形式,以公平公正为首要价值,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⑤坚决的惩治腐败。二是自下而上的思路借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协商民主的相关经验,发挥非营利组织、社会中介组织、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NGO等第三部门的作用,为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提供民间渠道。第三部门作为中间组织,是沟通政府部门与市民

6、社会的桥梁和纽带,是人民内部矛盾的减压阀。在缓解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①充分发挥第三部门的作用,更多采用调解方法,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②要在微观公共领域,扩大有序的民主参与,通过各种形式的协商民主,致力于合作解决问题、公民教育和参与、政策评估、为弱势群体提供表达机会等等,从而对各种类型的社会矛盾从内部进行减压。3.       各级政府还要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体制,这一体制应该包括风险预测、风险规划、风险处理、风险缓和以及风险恢复等各个环节。

7、4.       改革承担机制,明确风险责任。在政府间关系中,要明确区分各个层级的政府间风险承担责任,既要避免下级政府向上级政府转移风险,同时也要避免上级政府向下级政府转移风险。    应对危机需要大智慧。目前尤其迫切需要各级政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以防范风险为出发点,用长远的、全局的眼光积极调整社会政策、发挥各方面的作用,有效化解人口、资源、环境以及效率、公平等方面容易引发风险的因素。28申论热点二: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关注公平,促进社会和谐(一)相关理论 经济建设的新表述——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为“转变

8、经济发展方式”十七大报告以党的报告的形式正式使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过去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有快发展”。按照GDP总量和人均GDP的增长来评价经济建设的逻辑,必然导致轻视或漠视经济结构、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