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再解读逻辑演绎与经验归纳

金融危机再解读逻辑演绎与经验归纳

ID:37893518

大小:361.89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02

金融危机再解读逻辑演绎与经验归纳_第1页
金融危机再解读逻辑演绎与经验归纳_第2页
金融危机再解读逻辑演绎与经验归纳_第3页
金融危机再解读逻辑演绎与经验归纳_第4页
金融危机再解读逻辑演绎与经验归纳_第5页
资源描述:

《金融危机再解读逻辑演绎与经验归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财经科学》2010/12总273期金融危机再解读:逻辑演绎与经验归纳侯铁建[内容摘要】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并由此蔓延为一次金融危机,但本质上依旧是有效需求不足和过度供给之间矛盾的爆发,只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具有了新的特点。信用工具的扩张即金融创新只是加剧了危机的烈度。并不是危机的根源,最多是诱发因素。次贷危机实际是发达国家总需求管理政策失败的一个表现,即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不解决,传统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尤其是货币政策工具,只是拖延了危机爆发的时间。这个结论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长期发展具有显著的警示意叉。[关键词]金融危机;经济周

2、期;创新;需求不足;结构调整从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开始,危机的后果逐渐深入,最后蔓延成为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从表象上来看有着不同以往的特点,但从内在机制看,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内在逻辑并没有发生变化。马克思经济学分析的逻辑和结论在此依然具有卓越的解释力。一、经济危机的内在逻辑:理论的评介迄今为止,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论述不断被社会经济发展现实所证实,作为对自由竞争时期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长期动态分析,马克思对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的分析以及结论仍旧体现出逻辑刚性。在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制度条件下,理论要点如下:(1)资

3、本积累和社会大工业促使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的矛盾激化;(2)固定资产更新周期是经济周期和危机形成的物质基础;(3)社会再生产比例失调是引发整个社会普遍性经济危机的客观条件;(4)信用制度是以生产过剩为特征的经济危机形成的主要杠杆。在这四个理论要点中,第一点是经济危机发生的首要原因,而其他三点都是危机的诱发因素而已。最后,在既定的制度环境下,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会导致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遭到破坏,表现为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和不断扩大的作者简介:侯铁建(196卜),男,徐州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徐州,221116)。副教授。研究方向:世界经济和转轨经济。

4、万方数据<财经科学:}2010/12总273期产出之间的矛盾,产品供给和需求之间出现不平衡,导致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和经济危机的爆发。通过高度的理论抽象,马克思论证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不可避免和客观存在性,即经济周期是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一种客观存在,是市场自身对经济运行失衡的反应和强制性调整。按照马克思的逻辑,在制度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条件不变,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矛盾会始终存在,危机的周期性爆发成为常态,但爆发的诱因各有不同,那么只能解决表现出来的矛盾——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凯恩斯在《就业、利

5、息和货币通论》中,研究的正是如何提高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以促进生产发展,即社会产品的增加部分如何实现的问题。马克思的理论中有两点值得我们关注:1.马克思尤其关注了需求因素对经济周期的影响。从需求方面看,是社会消费的有效需求不足。资本要素所有者对利润最大化追求的另一面是成本最小化的考虑,作为可变资本的劳动者工资必然受到压缩。劳动力市场中供求双方议价行为能力的差异也决定了劳动者在财富增加额中的分配比例相对下降。最终导致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被压缩,最终影响社会产品的价值实现和实物实现。在马克思之后,凯恩斯也对需求因素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这种重视是建

6、立在一个心理定理基础上的,不涉及社会分配的政治问题。所以,马克思的理论是一个批判的视角,凯恩斯的理论是一个维护的逻辑。2.马克思关注了供给因素对经济周期的影响。从供给方面看,在技术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周期性的固定资产更新导致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如果考虑到技术进步的因素,技术进步对固定资产投资的促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弭平经济波动的幅度。在竞争的推动下,创新会导致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更替,带来社会总投资的扩大,推动经济增长,周期也会发生变动。在其他经典作家的视野中,同样没有忽视供给对经济周期的影响,凯恩斯的乘数一加速原理就是强调供给的作用,不过这是在社

7、会存在过剩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发挥作用。熊彼特的创新经济周期理论关注了经济周期的供给因素,强调创新对投资的推动,进而对经济增长的促进,而创新的停滞导致衰退的出现;⋯而诺贝尔奖得主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强调了外部冲击,其中也包括了技术进步的作用,但也承认这种冲击要通过内在的机制来传递;货币主义理论认为周期是一个信用和货币现象,强调货币作为变量对供给和需求的影响问题,只不过视角不同,但出发点是一致的,即对既有制度体系的维护。综上所述,经典作家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共识,无关左中右。首先,都承认经济周期的客观存在性。但分析视角不同,马克思

8、是批判的观点,指出革命的必然性,而凯恩斯等是辩护的观点,给出了改良的方法。其次,都认为经济周期是供万方数据《财经科学》2010/12总273期给和需求、内生和外生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各家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