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鲁迅对译学理

十二鲁迅对译学理

ID:37928183

大小:1.73 M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6-03

十二鲁迅对译学理_第1页
十二鲁迅对译学理_第2页
十二鲁迅对译学理_第3页
十二鲁迅对译学理_第4页
十二鲁迅对译学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十二鲁迅对译学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十二鲁迅对译学理论的重大贡献鲁迅的简介鲁迅的翻译实践活动鲁迅的翻译理论思想鲁迅对译学理论的贡献总结一鲁迅的简介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鲁迅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名人,其小说、杂文、小品文都是

2、开创性的。但是特色的翻译思想与理念却少有人问津。1938年蔡元培先生主编了第一套20卷本的《鲁迅全集》,其中半数为鲁迅译文。据学者李季统计,“鲁迅的译著共有五百万字,其中翻译就占二百九十万字,甚至超过了他的著述”。不少学者指出,鲁迅首先是翻译家,其次才是作家。在社会历史大断裂、新旧文化大洗牌的年代,鲁迅在“拿来主义”思想指导下开展的译介工作,形成了其特有的翻译理论。二鲁迅的翻译实践活动鲁迅的翻译活动横跨启蒙与现代两个翻译繁荣时期,共翻译了14个国家近百位作家200余种作品。鲁迅的翻译活动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一、五四运动之前的翻译初期。(日本留学

3、期间翻译了法国的凡尔纳、雨果。并与周作人合译了俄国、捷克、希腊、匈牙利等国作品。)二、五四运动至1927年的翻译中期。(以译东欧、北欧以及日本作品为主,内容包括文学及文艺理论著作。)三、1927年以后的翻译后期,也是鲁迅的翻译高峰期。(这个时期有他最为杰出的译作,果戈理的长篇小说《死灵魂》)三鲁迅的翻译理论思想鲁迅的译作强调“直译”,以信为主,“宁信而不顺”,为的“不但在输入新的内容,也在输入新的表现法”。鲁迅关于译论最大的贡献是关于“直译”问题的论述,在译界论坛高树一帜,留下不少的千人未发的佳论。坚决主张“直译”,三点值得注意:一、鲁迅所说

4、的“直译”,并不针对“意译”而言,其含义有别于传统狭义的直译。鲁迅的直译针对“歪译”而言,其实际上指的是“正译”,涵盖了意译在内。他并不反对意译,反对的是偏颇的所谓“顺译”等错误作法。二、鲁迅曾将自己的直译说成“硬译”,但鲁迅并非正中主张硬译,是在未得更佳译法时的偶尔为之的姑且做法。三、鲁迅关于直译的立论是在论及“顺译”、“欧化”、“归化”等问题中进行的。同时也涉及到很多译论问题。(强调信的第一位,反对有人将信摆在第二位)四鲁迅对译学理论的贡献在他一生的最后十年里,他又对翻译问题作了一系列非常精湛的论述,在当时整个翻译界影响极大,并在中国译学

5、理论史上建立了丰碑。他的一系列论述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最为主要的和突出的,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关于翻译的目的与宗旨。第二,关于“直译”与“硬译”。第三,关于翻译的言语、句法问题。第四,关于重译与复译问题。第五,关于批评问题。鲁迅当时翻译的书籍或文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科学的文艺理论和革命的文学作品,另一类是除这些以外的一般的文章与作品。前一类理论书籍的翻译,他曾多次对人说,那好比是为起义的奴隶搬运军火,是直接为革命服务的;对于后一类书籍,他主要是供大家参考,但着眼点仍是“有用”和“有益”。在他的文章中,也常以希腊神话中的英雄普罗米

6、修斯窃火给人类的故事,来比喻翻译的意义。他在谈到翻译的问题时指出:“一是为了提高和解剖自己,二是为了帮助同一阵营里的文学工作者,其中也包括那些对革命理论所知无多却”以无产文学批评家自居的人”。P287页第一,关于翻译的目的与宗旨。鲁迅是赞成翻译各种作品以供中国读者参考的。他希望大家翻译无产阶级文学作品;也希望“此外更译几种虽然往往被称为无产者文学,然而还不免含有小资产阶级的偏见和基督教社会主义的偏见的代表作。加上了分析和严正的批评,好在那里,坏在那里,以备比较参考之用,那么,不但读者的见解,可以一天一天的分明起来,就是新的创作家,也得了正确的

7、师范了。主张看帝国主义作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针对当时的现状他庄重地号召:甘为泥土的作者和译者的奋斗,是已经到了万不可缓的时候了,这就是竭力运输些切实的精神的粮食,放在青年们的周围,一面将那些聋哑的制造者送回黑洞和朱门里去。鲁迅与周作人兄弟在清末民初就已比较明确地提出“直译”的观点,并作出示范,在近代译坛独树一帜。本来,鲁迅提倡的“直译”正是针对“歪译”而说的,实际就是“正译”,而不仅仅是相对于“意译”而言的。鲁迅对“直译”与“意译”这一对矛盾,也持一种非常辩证的看法。他对一味强调“直译”容易产生的偏差,以及对自己的译文的不足之处,都有清醒的认识

8、。他是主张“直译”的,但并不赞成枯涩和拘泥;而对经过“潜心研究”的“意译”,他是求之不得的。第二,关于“直译”与“硬译”。针对硬译,梁实秋对其进行了批评。鲁迅作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