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音字运动普及教育的主张

切音字运动普及教育的主张

ID:37942064

大小:340.1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03

切音字运动普及教育的主张_第1页
切音字运动普及教育的主张_第2页
切音字运动普及教育的主张_第3页
切音字运动普及教育的主张_第4页
切音字运动普及教育的主张_第5页
资源描述:

《切音字运动普及教育的主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汉语研究与应用(第四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切音字运动普及教育的主张李宇明内容提要清末20年的切音字运动,虽是一场语文现代化运动,但其目标却是智民强国。切音字运动认为:国家富强需要科技发达,人民聪智;而欲科技发达,人民聪智,只有精英教育不行,必须普及教育,让平民都能读书识字;汉字繁难,只适用于精英教育,欲普及平民教育,必需用切音字这样的易识之字。因此,创制和推行切音字,便成为普及教育、救亡图存的第一要义。这种普及教育的主张,或许有偏颇、粗疏之处,但却闪烁着历史的

2、光芒,理论魅力至今不减。特别是在论述这种主张及其躬身实践中,切音字运动所抱有的忧国意识和炽热情怀,至今仍具有催人奋进的强大感染力。关键词切音字运动普及教育洋务运动时期兴办外语学堂和实业学堂,是中国现代教育的萌芽。1904年清廷颁布《奏定学堂章程》,1905年废科举设学部,标志着中国现代教育的初步形成。在清代后期的50来年中,通过中西对镜与对炮,目睹日俄近邻的崛起与凌我,有识之士都在究寻千年文明古国衰败之原由,遍求医国救世之良方。普及教育便是医国救世良方之一种。1892年到1911年,一批忧国忧民之士,深信中国普及

3、教育的最大障碍是汉字繁难,必须模仿西文或日本假名另造中国拼音新字。卢戆章、蔡锡勇、沈学、王照、劳乃宣、朱文熊、吴稚晖等,各展才智,设计出二三十种拼音方案;更有梁启超、袁世凯、吴汝纶、严修、周馥、端方、赵尔巽、江谦、林輅存等一班官绅名流参与,或作序评介,或助力推行,或上书朝廷,或呈交说帖,使切音字及其设计者具有了较高的社会声望;复有一批新字的热心推行者,用新字编写识字课本和通俗读物,结社办学,痴心推行,蔚成风气。这就是开启中国语文现代化大幕的切音字运动。切音字运动的原动力是普及教育,智民强国,切音字运动关于普及教育

4、的言论与实践,对封建教育制度向新教育体系的转型起过一定作用,是中国早期现代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研究这一时期教育的许多论著,似乎较少注意切音字运动的文献。本文从教育的角度梳理切音字运动的文献,研究切音字运动关于普及教育的主张,这兴许会对清末教育的研究有所裨益,甚至奢望对当今教育也会有些启示或借鉴作用。一、普及教育,智民强国普及教育的现代理念产生于欧洲。1619年普鲁士魏玛公国颁布义务教育法,标志着普及教①育理念法律化的开始。此后,欧美诸国起而效尤,颁布法律,兴办学校,形成了所谓的“无②地无学,无事非学,无人无

5、学”的教育普及盛况。日本维新,效法西洋,广兴教育,国势日隆。欧美日本的普及教育情况,经过魏源(1842年《海国图志》)、冯桂芬(1861年《校邠庐抗议》)、花之安(E.Faber,1873年《德国学校论略》)、郑观应(《易言》、《盛世危言》、《盛世危言后编》)、美国传教士丁韪良(W.A.P.Martin,1882年《西学考略》)、黄遵宪(1890年《日本国志》)、薛福成(1891年《出①见田正平、肖朗主编(2000,P4)②这是李善兰1873年为德国传教士花之安《德国学校论略》所作序言中的话。见璩鑫圭、童富勇(1

6、997,P38)。惧闲聊斋供稿1李宇明切音字运动普及教育的主张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T.Richard,1892年《七国新学备要》)、美国传教士①林乐知(Y.J.Allen,1896年《文学兴国策》)等人的介绍评论,渐为国人所知,渐为国人所重。1903年的《钦定小学堂章程》、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都写入了义务教育,标志着西方普及教育的理念与制度经过60来年的引进而终成中国学制的内容,虽然义务教育还不是普及教育的全部,虽然这两个章程在大厦将倾的清末难以有效实行。鸦片战争及其以后的历次东西

7、交锋,人们已深深感到列国的强盛和中国的羸弱,并逐渐懂得了国家强盛需要普及教育。切音字运动是普及教育的积极倡导者。请听他们的言论:(1)卢戆章1892年《〈中国第一快切音新字〉原序》:“窃谓国之富强,基于格致。格致之兴,基于男妇老幼皆好学识理。……故欧美文明之国,虽穷乡僻壤之男女,10岁以上,无不读书。据客岁西报云,德全国每百人中,不读书者1人而已,瑞士2人,施哥兰7人,美8人,荷兰10人,英13,比利时15,爱尔兰21,澳大利亚30……据去年日本之文教部清单,现国中已设有10862学塾,教授之师计有62372人,

8、已在学受业者有280万人左右。又光绪十年男②学生有319万余名,女学生有296万名。”(P2)(2)梁启超1896年《沈氏音书序》:“国恶乎强?民智斯国强矣!民恶乎智?尽天下人而读书而识字,斯民智矣!德美二国,其民百人中识字者,殆九十六七人,欧西诸国称是。日本③百人中识字者,亦八十余人。中国以文明号于五洲,而百人中识字者,不及三十人。”(3)蔡锡勇1896年《〈传音快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