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与语言的关系

论科学与语言的关系

ID:37950307

大小:102.6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03

论科学与语言的关系_第1页
论科学与语言的关系_第2页
论科学与语言的关系_第3页
论科学与语言的关系_第4页
论科学与语言的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科学与语言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9卷,第2期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Vol.19No.22002年4月          Science,TechnologyandDialecticsApr.,2002·科学哲学·论科学与语言的关系魏屹东,郭贵春(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哲学系,山西太原030006)摘 要:科学作为知识形态直接表现为语言形式,作为认识活动也表现为语言现象,科学与语言相互促进协同发展。本文运用语境分析方法,将科学作为一个“文本”,放到产生它的语言环境中去考察,提出“语言语境”的概念,揭示了科学理解的语言语

2、境的结构,探讨了科学理解与语言互动的过程以及科学知识增长与语言变化的关系。关键词:科学;科学理解;语言;语言语境中图分类号:N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680(2002)02-0034-06  从知识层面看,科学表现为语言现象。从认识层面看,在世界。我们经验的实在世界是语言化的实在世界,非语言科学认识借助于语言而展开。因为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现象,化的实在世界我们还未认识,也不能理解。可以肯定,科学它是思想的直接表现。人们通过语言将客观事实及其作用与语言是不可分离的,那么,科学为什么离不开

3、语言?科学规律表征出来形成科学知识,从而表现为人的思想和观念。与语言是如何作用的?科学家是如何运用语言的。为弄清不同形态的语言(日常语言与人工语言或自然语言与形式语这些问题,我们提出“语言语境”(Linguisticcontext)的概念,将言)导致不同形态的科学(经验科学、理论科学)。语言表达科学作为一个“文本”,放到生成它的语言环境中去考察。需思想,但它同时又是人的心智的创造物。人创造了语言,并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语境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整体,语言语运用语言来表征在经验世界中经过反复多次观察和思考的境是相对于社会

4、语境、历史语境、认知语境等而言的,它是以东西,即通过语言表征所思所见。因此,语言是主体见之于语言为基底的一个有机关联体。客体的媒介,创造语言就是在建构世界,就是在发现和认识一 科学理解与语言语境未知世界。通过语言探索客观事物间的关系,并将客观事实及其相科学理解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探索过程,如将客观世互作用规律语言化是科学的任务之一。塞尔(J·R·Searle)认界看作一个“文本”去解读,那么科学认识和探索过程就是对为语言对于理解人类和人类生活具有决定意义,它是人和动客观世界之“文本”的理解过程。而理解是借助于语言

5、的,是物区别的主要标志,没有语言,就没有现存形式的世界。海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因而理解具有明显的语言性,德格尔(MartinHeidegger)提出“语言是在的住所”,认为人永其实,它本身就是一种语言语境。就像伽德默尔认为的那[1]远是以语言的方式拥有世界,世界也只有进入语言之中才成样“语言是理解本身得以实现的普遍媒介”,,理解之所以其为世界,强调语言与世界不可分。伽达默尔(H·G·具有语言性是因为理解的对象具有语言性,理解的实践具有[2]Gadamer)提出“能理解的在就是语言”,只有通过语言才能理语言性

6、。理解除具有语言性外,还具有本体论性、结构性解在,语言是一种世界观。虽然他们对语言的作用作了不适和历史性。当的夸大,但语言对于人们认识和理解世界确有不可替代的1、海德格尔关于理解的语言语境。海德格尔首先对理作用。语言尽管自己不能创造实在世界,但可表征和描述实解的本体论性作了考察。传统观点认为理解是主体人的意【收稿日期】 2001-10-31【作者简介】 魏屹东(1958-),男,山西永济人,在职科技哲学博士,山西大学科技哲学研究中心专职教授,山西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从事科技哲学、科技史和科学社会学研究;郭贵春(1

7、952-),男,山西沁县人,山西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科技哲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科学哲学研究。34识对客体的内容、性质、意义等的认识,完全是主体性的东姆雷特”的现象。伽达默尔认为,理解者和文本都是嵌套在西。海德格尔认为理解是“此在”和“在”之间的最本质的关社会历史之中的,历史性是人类存在的基本事实,即理解活系,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基础,它是先验的和前意识的。只要动是一种历史性的存在,它总是以某种“传统”和“成见”为出“此在”在,它就理解“在”,理解是“此在”的本体论条件,因为发点的。“传统”和“成

8、见”是“先定结构”和“先定概念”等,它只有理解“在”,才有“此在”,才有“此在”的认识活动。们包括理解之前已存在的社会历史因素、理解对象的构成和海德格尔还对理解的历史性作了考察,他认为理解有时由社会实践决定的价值观。这些因素是理解之前已经存在间性或历史性,即具有前理解或前结构,它包括“前有”、“前的前提条件,它们综合起来就构成了理解任何文本时不可避见”和“前设”。前有指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