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保健1[精华版]

小儿推拿保健1[精华版]

ID:37969453

大小:50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6-04

小儿推拿保健1[精华版]_第1页
小儿推拿保健1[精华版]_第2页
小儿推拿保健1[精华版]_第3页
小儿推拿保健1[精华版]_第4页
小儿推拿保健1[精华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儿推拿保健1[精华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word格式文档小儿推拿保健(精华版)父母对孩子的健康护理是都很关注的,都也是希望孩子能够健康的,很多的父母也是都很关注孩子的护理的,经常为宝宝做保健推拿,能宝宝增进食欲,精神饱满,增强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使宝宝健康地发育成长,下面介绍下三大常见的小儿推拿方法。保健四大手法方法:补脾经300~500次、摩腹3-5分钟、按揉足三里50~100次。捏脊3遍,捏三提一2遍。作用:以上四个手法合称为小儿推拿保健四大法。合用具有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强体魄、促发育的作用。常用作于小儿日常保健推拿,尤适合身体脾胃虚弱

2、或病后脾胃失运的宝宝。注意事项:一般早上或饭前进行,每日1次。急性感染病期可暂时,病愈后再进行。可用滑石粉或润肤油做为介质。操作:1、小儿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末节的罗纹面分别为脾经、肝经、心经、肺经和肾经。循拇指末节罗纹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拇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脾经。补脾经有健脾胃,补气血的作用。2、摩腹即是用掌面摩小儿腹部3-5分钟。摩腹具有健脾和胃,理气消食的作用。3、足三里位于膝眼下3寸(相当于小儿四个手指的宽度),胫骨外旁开1寸(相当于小儿中指的宽度)。按压足三里具有健胃和胃,调中

3、理气,通络导滞的作用。4、脊柱穴位于背部的正中线,颈部到骶尾骨的连线上。食指、中指在前,拇指在后自下而上捏脊柱穴3-5遍,即为捏脊。每捏三下将脊背提一下,即为捏三提一法。捏脊具有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强健身体的作用,是小儿保健推拿常用的手法。周尔晋小儿推拿法小儿百脉汇集于掌,适宜于5岁以下小儿的推拿法有多个版本,而以周老的最为简单、实用。今将周老小儿推拿法的有关内容从《火柴棒医生手记》中单独抽出,并参考其他版本作了少量补充,供人们试用。专业整理word格式文档一、小儿推拿手法  1.清、补脾土  部位

4、:拇指指腹(即末节螺纹面)。  操作:顺时针旋推为补,名“补脾土”,中医功效等于吃人参、白术;从螺纹面根部推向指尖(即离心方向——编者注)的直推为清,名“清脾土”。脾土多用补,而少用清。  2.清、推大肠  部位:食指外缘(即食指桡侧——编者注),自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操作:从食指端直推至虎口,名“推大肠”,为补,止泻;从虎口推向食指端,名“清大肠”,治便秘。  3.揉板门  部位:手掌大鱼际平面。  操作:用中指尖作揉法,名“揉板门”。揉法为补,自掌根推向指根(即离心方向——编者注)为“清”,作用同清推大

5、肠。  4.清肝木  部位:食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肝木”。  注意:“肝木”宜清不宜补,补之恐动肝火。  5.清心火部位:中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心火”。  注意:“心火”也宜清不宜补,补后恐动心火。清肝木与清心火有清火、降热功能。  6.清、补肺金  部分:无名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肺金”;旋推为补,名“补肺金”。“肺金”实热症用清法,虚症用补法。  7.补肾水  部位:小指脂腹。  操作:肾水与肝木、心火、肺金的手法不同,直推为补,名“补肾水”。  注意:“水”宜补不宜

6、清,补肾水相当吊盐水与葡萄糖,也有健体与降热作用。  8.揉外劳宫专业整理word格式文档部位:第三掌骨背侧,腕横纹至掌骨小头连线之中点。  操作:用指尖作揉法,名“揉外劳宫”。有清热、镇静、止痛作用。  9.推上三关  部位:小臂前侧,自腕横纹至肘部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两指自下向上推,名“推上三关”或“推三关”,有发汗降热作用。  10.清天河水部位:小臂内侧,自腕横纹中点至肘横纹中点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侧推或用食、中指指腹向上直推,名“清天河水”,是退热重要手法,还有宁心与安眠作用。  

7、11.退六腑  专业整理word格式文档部位:小臂后侧,自腕横纹至肘部成一直线。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两指指腹自肘部向前推向腕部,名“退六腑”注意:退六腑大寒,相当于中药之犀角、羚羊角,非40℃以上之高热,不可轻用。12.分推肩胛骨  操作:沿肩胛骨骨缝从上向下推如弯月,名“分推肩胛骨”(如箭头所示),本手法宣肺止咳,对久咳急气患儿适用。  13.揉肺俞  部位:第三、四胸椎间,正中线旁开1.5寸处。  操作:用双手拇指指尖作揉法(右手为顺时针,左手为逆时针)。14.推脊柱  部位:上起大椎穴,下至尾骨之间成一直

8、线。  操作:用食、中指指腹由上而下直推,名“推脊柱”,为退热重要手法。  15.推尾椎部位:自第4节腰椎到尾骨之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指指腹向上直推,为补,又名“推七节”;下推为“清七节”。补法止泻,清法治便秘。专业整理word格式文档  16.揉长强  部位:肛门与尾骨之间。  操作:用指尖作揉法,名“揉长强”。可止泻。  17.捏脊操作:以双手拇指与食指并拢,从尾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