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破山寺后禅院

题破山寺后禅院

ID:38006754

大小:3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3

题破山寺后禅院_第1页
题破山寺后禅院_第2页
题破山寺后禅院_第3页
题破山寺后禅院_第4页
资源描述:

《题破山寺后禅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课时《题破山寺后禅院》一、导入齐背《无题》,检查背诵情况。二、作者介绍常建,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均不详。开元十五年进士。天宝中,官盱眙尉。后隐居。常建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不和名场通声气,交游中无达官贵人。文字唱酬,除王昌龄外也无知名之士。他是唐代田园诗人。其作品往往通过对田园景色的描绘,表现对大自然秀丽风光的热爱和对悠闲恬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歌颂隐逸生活,抒发闲情逸致,有时流露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艺术风格上朴素真切,清新自然,诗情画意,浑然一体。《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常建的代表作。三、朗读课文1.听范读。仿读。2.学生自由读。3.全体学生齐读诗歌。要求

2、:注意把握朗读时的节奏、韵律、声调和重音。在读时用心揣摩诗的内容和情感。四、理顺诗意1.结合注释,试译诗歌。2.交流难点,理顺诗意。参考:早晨,当我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丛林。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侣们唱经礼佛的地方掩映在花草树林中。山光的明净使鸟儿欢悦,深潭的倒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万物静寂,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五、研读诗歌1.《题破山寺后禅院》写了哪些景物?明确:景物有古寺、初日、高林、曲径、禅房、花木、山光、潭影2.这些景物有何特点?明确:幽雅、宁静、安闲,即使有鸟儿的欢鸣、钟磬的声响,也只是以动衬静,更增添了一份肃

3、穆与淡然之气。3.这些景物给读者以怎样的感受?明确:心中杂念、浮躁消失殆尽,不禁沉醉于这样的幽林清潭、山光花色之中。4.《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所称诵的佳句,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明确:写出通向后禅院曲折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又含蓄曲折地表现僧侣们内心对美的热烈向往和执著追求。5.“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中的“悦”、“空”该如何理解?明确:“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中的“悦”与“空”都是使动用法,应理解为“使……欢悦”“使……消除”。6.尾联“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貌似有矛盾,因为既然自然界的一切声响都消

4、寂无声了,又何来的钟磬之音呢?明确:钟磬之音反衬得寂静的禅院更为空寂,它使得这肃穆的世界更为庄严。六、主旨归纳诗人欣赏这禅院与世隔绝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了自己遁世无闷的情怀,礼赞了佛门超凡脱俗的神秘境界。七、成语积累从诗中衍生了两个成语:① 万籁俱寂:籁:孔穴中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万籁: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音。寂: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寂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俱:都;全。② 曲径通幽;曲:弯曲;径:小路;幽:指深远僻静之处。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八、作业1.背诵并默写诗歌。2.复习学过的前三首诗。板书设计: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曲径、

5、禅房——幽深山光、潭影——悦、空钟磬之音——空寂超凡脱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