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1”解题

巧借“1”解题

ID:38010800

大小:3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5

巧借“1”解题_第1页
巧借“1”解题_第2页
巧借“1”解题_第3页
资源描述:

《巧借“1”解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巧借“1”解题——例谈《植树问题》解题策略万尚林“植树问题”是个广义的问题概念,它不仅指“植树”方面的问题,还包括“安灯”、“摆花”、“插旗”以及“锯木”、“上楼”、“敲钟”等问题。解决此类问题,都会遇到“点”与“段”的关系问题以及“1”的由来问题。因此,解题时除确定具体的算法外,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准确把握不同情况下“点”与“段”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达到巧借“1”解题的目的。“点”的概念无需解释,这里说的“段”具体指线段(两点间的距离),教材中定义为“间隔”,其实就是“每两个点之间的距离”。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同样的意义界定,用不同的名词来表

2、述,“段”的概念比起“间隔”的概念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因此,本文以具体题例为依托,在理清解题思路的基础上,就“点”与“段”的关系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分类揭示“植树问题”的解题规律。一、根据具体情况,需要“+1”1.“点”比“段”多1例题1:在一条长500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都安灯),要求每隔10米安一盏。一共需要安多少盏路灯?分析:根据所求问题,首先读题审题,确定解题思路:先算街道一旁的路灯盏数,再算街道两旁的路灯盏数。已知街道总长度和“灯距”(每两盏灯之间的距离),可算出街道总长度被路灯分成的“段数”,即500÷10=50(段)。由于街

3、道两端都要安灯,所以路灯的“盏数”比分成的“段数”多1,即盏数=段数+1。因此,街道一旁可安路灯50+1=51(盏),那么两旁一共需要安51×2=102(盏)路灯。解:(500÷10+1)×2=102(盏)例题2:庄浪一小教学大楼每上一层楼有18个台阶。小红从一楼走到自己所在班级的楼层,然后又回到一楼,一共走了108个台阶。问小红的班级在几楼?分析:根据题意,小红从一楼走到自己班级所在的楼层然后又回到一楼,等于把相同的楼层间隔走了两次。根据已知条件,先算出小红走两次经过的楼层间隔数(段数),用走过的台阶总数除以每层的台阶数,即108÷18=6(段),

4、那么小红走一次经过的楼层间隔数为6÷2=3(段)。根据教学大楼的实际结构,楼层数应比间隔数多1,即楼层数=间隔数+1,所以小红的班级在3+1=4(楼)。解:108÷18÷2+1=4(楼)2.“段”比“点”多1例题3:一条山路长150米。如果在山路两侧栽树(两端都不栽),一共栽了58棵树。问每两棵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分析:这道题求的是“株距”(每两棵数之间的距离)。根据所求问题,用山路长度除以被树分成的“段数”便可求出“株距”。但是,题中只知树的“棵数”而不知分成的“段数”。由于山路的两端都不栽树,所以山路被树分成的“段数”比“棵树”多1,即段数=棵

5、树+1。解此题,首先算出山路一侧栽树的棵数,即58÷2=29(棵),则段数为29+1=30(段)。那么,株距就是150÷30=5(米)。解:150÷(58÷2+1)=5(米)例题4:把一根粗细均匀的圆形木料,锯成每段长50厘米的木料。锯一次需用10分钟,一共锯了30分钟。这根木料长多少米?分析:要求这根木料的总长度,依据的数量关系是:木料总长度=每段长度×段数。因此,就得知道一共锯成了50厘米的多少段。根据已知条件,首先算出一共锯了几次,即30÷10=3(次)。按照锯木规律,由于锯成的“段数”比实锯“次数”多1,即段数=次数+1,所以这根木料被锯成了

6、3+1=4(段)。那么,这根木料的总长度为50×4=200(厘米),即2米。解:50×(30÷10+1)=200(厘米)=2(米)二、根据具体情况,需要“-1”1.“点”比“段”少1例题5:在一条长50米的楼道两侧摆花盆(两端都不摆),要求每隔2米摆一盆花。一共需要摆多少盆花?分析:根据所求问题,首先确定解题思路:先求楼道一侧的花盆盆数,再求楼道两侧的花盆盆数。根据已知条件,用楼道总长度除以“盆距”(每两盆花之间的距离),先算出楼道总长被花盆分成的“段数”,即50÷2=25(段)。由于楼道两端都不摆花盆,所以盆数应比段数少1,即盆数=段数-1。因此,

7、楼道一侧可摆25-1=24(盆)花,那么两侧一共需要摆24×2=48(盆)花。解:(50÷2-1)×2=48(盆)例题6:一根木头锯4段需要15分钟。照这样计算,锯10段需要多长时间?分析:解决此类问题,依据的是锯木规律,也就是要弄清“实锯次数”与“锯成段数”间的关系。锯木头所用的时间,与“次数”有关,但与“段数”无关。题中说,木头锯4段,其实锯了4-1=3(次);那么锯10段,其实锯了10-1=9(次)。也就是说,实锯次数比锯成段数少1,即次数=段数-1。根据已知条件,先算出锯一次所用的时间,即15÷3=5(分钟),然后再算出锯9次(锯10段)所用

8、的时间,即5×9=45(分钟)。解:15÷(4-1)×(10-1)=45(分钟)2.“段”比“点”少1例题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