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是一种幸福

奉献是一种幸福

ID:38079042

大小:1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8

奉献是一种幸福_第1页
奉献是一种幸福_第2页
奉献是一种幸福_第3页
奉献是一种幸福_第4页
奉献是一种幸福_第5页
资源描述:

《奉献是一种幸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奉献是一种幸福陈皓明1947年生,1964年进入清华大学原冶金系(现材料系)就读,1970年毕业留校,先后在微电子实验室、工程物理系等单位工作。1982年工程物理系硕士毕业。1990年~1994年任物理系主任,1998年~2006年任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在人才培养的规律研究中进行了深入探索和改革,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次、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次、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次。2003年被评为“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1996年起先后担任国家“863”计划新材料领域专家委员会光电子材料与器件专家组组长、“973”计划新材料领域咨询专家委员会专

2、家。曾任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秘书长、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等职。   图为陈皓明近照。通讯员隋思聪摄   他是我国“文革”期间仅有的研究生班的毕业生之一,曾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公派留学生奔赴物理学“圣地”哥本哈根大学进修,回国不久又在同龄人中率先晋升副教授,学术发展之路曾经在他面前大放光明。   生性淡泊的陈皓明没有想到,因为工作需要他一次次被推到管理岗位,从物理系到研究生院再到地学中心,前后做了二十几年。曾获得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等多项奖励的他更没有想到,因为在即将退休时被授予“清华大学突出贡献奖”后,自己收到了那

3、么多祝贺与褒扬。   “做管理工作谈不上有什么太大贡献,在大学里,服务性是管理工作的本质属性。如果把学校的目标比作建造雄伟壮观的钢筋混凝土建筑,那么教师是钢筋,学生是水泥,管理工作就是帮助他们融合在一起的‘水’。我们要追求的,是做好这个水化作用,让建筑物更加高大、漂亮。但当它矗立在那里时,你是找不到水的。”    阳光下,陈皓明笑得谦和、淡然。  只争朝夕的岁月     1973年,根据杨振宁先生关于学习、研究基础理论的倡导和周恩来总理的多次指示,清华的部分领导在“文革”的动荡中试办起中国当时仅有的一批基础科学研究班。来自工物系的顾秉林,来自材料系的

4、陈皓明,来自汽车系的范守善,来自精仪系的隋森芳等10多位留校“新工人”加入固体物理研究班这个新集体。由于“文革”的破坏,研究班期间他们只进行了半年多的脱产学习,但在日后的工作中,他们都成为各自领域中的佼佼者。    “我后面做的工作,都和固体班这个‘根’有点关系。”回忆那段曲折反复,多次下工厂、进军营、到山区劳动的岁月,陈皓明深有感触。    固体物理研究班的带头人熊家炯、张宏涛两位老师呕心沥血,根据每个人的特点精心培养,为每位学生创造发展空间。在这样的教育理念引领下,研究班11名毕业生留任物理系固体物理教研组教师,承担起开办固体物理专业、建立和发展

5、固体物理(后来改称凝聚态物理)学科的新使命,这是物理系恢复和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笔。更重要的,是那种在战斗中成长、在实际工作中熔炼的精神,那种耻不如人、自强不息的品格。“我们这拨人最大的优点就是永远不愿停歇。曲折的经历给了我们生活的体验,清华自强不息的传统促使我们不断努力,我们的‘学业生涯’似乎一直没有结束过。”   拨乱反正后,陈皓明第一批出国留学,又第一批奉命归来。和同事一起承担筹建固体物理实验室的重任,在国内第一批从事扫描探测显微术的研究,在物理系第一个拿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陈皓明认为,在清华他赶上了几个好时期,学校给了他很多好的机会。

6、是清华成就了他,对清华的热爱始终是他努力工作的不懈动力。 带领物理系奋力耕耘     正当陈皓明摩拳擦掌准备在业务上精进探索时,一项任命把他推向了另一个重大挑战:1990年,42岁的陈皓明成为当时全校最年轻的系主任。他要管理的,是复系仅8年、条件艰苦的现代应用物理系(后重新更名为物理系)。    复系之初,没有系内的院士,没有系馆,经费匮乏,来自工物系和原物理教研组的260多人的庞大队伍亟待整合。谋发展,是当时物理系的第一要务。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同事们的帮助下,在前几任班子工作的基础上,陈皓明和物理系的全体师生,迈出了发展道路上艰难而坚实的一步又一步

7、:开源节流,尽量保证优秀中青年学者的科研经费;加强教学,要求留校青年教师都承担部分基础课的教学工作;制定规划、周密准备,在教育部基础物理实验室基地的评审中,清华与北大成为仅有的两家入选者,物理学科的“小弟弟”终于艰难地挤进了“主流俱乐部”。   当时的物理系,教学和办公地点分散在清华园里多个不同的角落,人称“八大处”。为了让这块孕育清华基础科学发展种子的土壤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园地,陈皓明花费了很多心血。时任物理系党委书记黄贺生回忆说,为改善系里的实验室条件,陈皓明一次次往返于“八大处”之间。每个细节都烂熟于胸的他,甚至能精确说出物理系在工物馆的房间共

8、有几扇窗户……经过陈皓明和同事们的积极争取,学校领导考察了物理系的教学实验条件,使物理系又拥有了立斋的楼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