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变革中的模仿与创新

课程与教学变革中的模仿与创新

ID:38169932

大小:108.0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03

课程与教学变革中的模仿与创新_第1页
课程与教学变革中的模仿与创新_第2页
课程与教学变革中的模仿与创新_第3页
课程与教学变革中的模仿与创新_第4页
资源描述:

《课程与教学变革中的模仿与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视点教育发展研究2007.6A课程与教学变革中的模仿与创新!杨启亮摘要:非制度化的课程与教学变革及其制度化实施方法的矛盾、借鉴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以及东西方变革推进条件的差异等,使当下课程与教学变革出现必然性的模仿创新。鉴于我国的教育现实,我们在给予模仿和创新以适当的宽容与理解的同时,更需要重视变革的精神、变革的自主、管理的创新,从模仿的创新走向超越模仿的创新。关键词:课程与教学;变革;模仿;创新在课程与教学变革过程中,到处都是新思想新的课程与教学变革尽管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理念新模式新方法,到处都有观摩课示范课、比赛课但总体上

2、还是拥有广泛的支持。然而,也正是在坚守以及找学生现场借班上课现象。然而大家知道,变革应试与支持变革的冲突中,人们遭遇了新的困惑:课的道路其实并不轻松。程与教学变革已经推进多年,为什么竟然动摇不了变革的过程称得上是理想与现实相随,平坦与应试教育?这些困惑提出了一个具体问题:我们应该坎坷相伴,但人们往往只是钟情于平坦的理想,回避如何解释课程与教学变革中的创新?模仿的创新是现实的坎坷,因为人们执着于一个异常清晰的主题:否就是创新?变革就得创新。当创新教育或教育创新几乎成了当我们不妨以实践中的案例来描述这个问题:代时尚,批判教育中的因循守旧

3、或者刻意模仿几乎其一,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不同学生竟然炮制成了另类时尚的情况下,这个异常清晰的主题,这个出了如同“克隆”一样的标榜以改革与创新的公开主题中的创新,是否毋庸置疑?课,笔者在一所学校听课时的惊喜与赞叹还没平静下来,就换成了在另一所学校听同样内容的课的困一、模仿的变革与创新是否就是创新?惑与不安了,因为就连课堂上教师的提问甚至学生我们清楚地知道,基础教育必需变革,变革必需的回答竟然都是模仿的,这到底是种什么样的变革创新。只要不是作风浮夸、经验肤浅的人,还应该清与创新?其二,在专业化的旗帜下,教师们都渴望在楚地知道,真正的变

4、革与创新必然是痛苦的、沉重课程与教学变革中成长为研究型教师,因此都致力的。否则,我们就有理由认为,真正的变革与创新可于各种名目的实践研究,而且几乎都能发表学术论能还没有发生。这不是推论而是变革与创新的历史文甚至获奖。但是,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单是有关经验。研究性学习的论文竟然写出了几十万篇,谁能说得时下我们的基础教育,还坚守着以应对考试为清哪篇文章里的哪句话不是模仿或抄袭的?这又是宗旨的实然选择,只是这种坚守承载着太多的学生种什么样的变革与创新?其三,上百所学校竟然论证无辜、家长无奈和教师无助,已经有些大厦之将倾的出如出一辙的研究课

5、题,这些课题以让人似曾相识态势,其真实的权威性也可谓每况愈下。因此,时下的模样周旋于不变的应试教育与多变的素质教育、杨启亮/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210097)-48-课程与教学变革中的模仿与创新创新教育、生命化教育之间,而今则转而周旋于不变把改革与创新制造成招牌或者旗帜,制造成数不胜数的应试教育与课程与教学变革的新思想、新理念、新的展示课、展示会、展板以及媒体或多媒体的热炒热模式之间,如同是时令交替中的常青之树。细细审读播。模仿是无奈的,人们是想要凭借模仿的创新走出不难发现,许多课题连从实际出发的研究观点

6、竟然双向两难困境,在模仿创新的同时,还不得不一丝不都是模仿的。这是什么样的创新?其四,在多元化、苟地死揪应试,坚守着陈腐的人才观。概而言之,我们自主选择、重建重构等等目标下,全国的课程与教学的考试评价制度是纵向的文化因循,这种因循有其历变革都在模仿外国化,同时趋向去民族化、去本土史必然性,也有其现实的顽强延续性,所以它不会在化。这已经超越了模仿与创新的问题范畴。追求多某个早晨突然消失。我们变革中的创新由于其跨越性元化唯独撇下本根本土的一元,追求自主选择偏偏和理想性,主要选择的是横向模仿,这种模仿也有其剥夺了实践者的自主,高谈阔论重构

7、重建硬是把五必然性,它固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但可谓是过千年文明弄成意念中的废墟。这又是怎样的变革与程中的并非毫意义的某种“仿创新”。创新?其二,我们是在用东方人的思维方式借鉴、实施模仿与创新如此交织在一起,仿佛我们变革中西方的课程与教学变革,变革中的创新只能是东方的模仿就是创新,创新就是模仿。式的创新。这本身也预设了一个近似悖论的前提,这个前提缘于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甚至冲突,直观二、变革中的创新为什么摆脱不了模仿?道德理性思维传统使我们习惯于重视形式而忽视其我们课程与教学变革中的许多创新只是不同类内在精神,这就容易导致貌合神离

8、的创新,越是重形型、不同范围、不同运作主体、不同参照系或不同模式就越是够不到精神实质,越是讲精神实质就可能本的模仿,很少有人正视并且重视这个问题,更少有越要超越形式。我们变革中的创新因此就可能彰显人追问它的归因。形式遮蔽实质,所以选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