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人到教授

从工人到教授

ID:38179345

大小:23.9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06

从工人到教授_第1页
从工人到教授_第2页
从工人到教授_第3页
从工人到教授_第4页
从工人到教授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工人到教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从工人到教授——记上海交大力学系教授洪嘉振作者:学生记者:曹乘瑜发布日期:2006-07-0560年代,清华最高精尖的专业之一——数力系,正为国家的航空航天事业输送着一批又一批精英。在数力605班,那个年龄最小,个头最大,成绩最好的学生,叫洪嘉振。他曾是“困难进校,动乱离校的”清华学子之一,曾是在火柴厂做了10年的工人,曾是78年恢复高考后的全国第一个硕士生,是上海交大最年轻的教授,是国内“计算机多体系动力学”的开创者,是“理论力学”的改革者,是国家级名师,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清华95周年校庆前夕,洪嘉振学长在上海接受了

2、我们的电话采访。蒋校长说“不能做书呆子”1960年入学时,洪嘉振16岁,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我们那时每天都吃不饱,学校为了让我们减少体力消耗,体育课都打太极拳。”他回忆道,尽管如此,大家都很抓紧学习,数力系课业很重,本科要读六年。“当时唯一能带给我荣誉感的是学习成绩好。那时的人单纯,就想以后搞科研,为国家多做贡献。”洪嘉振说:“1960到1966年是相当美好的一段时光”。生活虽艰苦,可“大家都对国家充满信心”。每个周六周日,他总要跑到东阶去听名人讲座。华君武、乔冠华……场场爆满。然而所有的事情都不及一样对洪嘉振影响深刻。当时的校长蒋南翔每年都要作报告,他每

3、次都告诫学生:“不能当书呆子。清华学生毕业后应该是带枪的猎人,走到哪打到哪。”“我一直都很感激母校的学习氛围和教育理念。”洪嘉振说,“清华要求学生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素质全面。我们是数力系,可是学校要求我们会机械制图、懂计算机、会讲英语,后来无论我做工人还是读研,这种严谨、踏实、创新的学风使我受益一生。”从“火箭”到“火柴”1966年6月洪嘉振毕业,7月,文革开始。“没想到全国一下就乱了”。动乱使许多学生滞留在校,洪嘉振是其中之一。“那时,我们每天除了看大字报,就是等待。”1968年,经过两年的混乱、无奈、等待,洪嘉振终于被“处理”到了山东济宁火柴厂。“其实,

4、1967年教育部把我分到了哈尔滨直升飞机研究所,可是因为出身问题,对方不要我;还有一次我拿到了去上海起重机厂的指标,后来让给了班上的一个女生。”说这番话时,他的语调平静,不带一丝遗憾和悔意。“这不是什么人品问题,大家都挺难的,需要互相关照。”而在山东,等待他的,是一个机械化极低的工厂,是完全不对口的专业,让人无法想象的劳动条件,在那儿他扛了很多年的大圆木。少年时毫不怀疑的“火箭梦”、“卫星梦”、“飞机梦”,像火柴划出的亮光,被现实的冷风吹熄。然而,“我从不觉得国家亏待我。”洪嘉振说。体验“行胜于言”因为有清华打下的扎实基础,洪嘉振很快就适应了。“工作灵感来自基

5、础知识,当时工厂在做‘全纸火柴’项目,那些图纸我一看就会,技术不会就翻翻书。”不到一个月,技术车间那些活对洪嘉振完全没难度了,而且他和工人们合作很默契,老技术员说:“这个人行。”后来厂里买来瑞典设备,他教工人看图纸,教钳工组装机器,把整个车间都带动起来了,在他的带领下,全厂逐渐实现了机械化和部分工序自动化。“当然每一步都很艰辛,都是考验,因为我也是从零做起,”洪嘉振说,“可是我不喜欢怨天尤人,这种命运不能左右,这也是对国家的一种贡献。我要证明,清华学生在任何地方都能做好。”那十年,洪嘉振又参加了济宁十多项重点项目,电力、心电图远程测试……“就是没搞自己的专业。

6、”电话那头,他的笑声传来。在工厂,洪嘉振深刻体会到的,还有清华的一句校训——“行胜于言”,“我说‘这很简单。’工人就说:‘那你做啊。’没办法,我一样样干。磨刀具,加工薄板……,渐渐地大家才开始服我。”“一个人要站住,只能干,而且要干好。”全国第一个硕士生1978年,春天姗姗来迟,此时洪嘉振已经被济宁市评为“优秀科技工作者”。尽管十年过去,他心中对数力专业的热爱始终不泯,高考恢复的消息像黎明的光芒再次催醒了深埋的科研梦。“这十年我完全丢开书本,但是我两个半月就把所有东西复习完了。”考上上海交大的研究生后,洪嘉振所有课程都是第一,很快做好了答辩准备。“那些知识跟在

7、清华学的有关。”答辩那天,整个阶梯教室坐满了人,来看这位将成为全国第一个硕士生的年轻人,连当时的交大校长都来了。攻读硕士学位洪嘉振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教育是对国家最大的贡献1980年,已经考完托福的洪嘉振放弃出国培训的机会,代替一位生病的教授上“运动稳定”这门课。“因为只有我能上,后来就全身心投入下去了。”1988年,洪嘉振成为交大最年轻的教授。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聘为博士生导师,1995年成为博士后流动站主任。他的“理论力学”课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2000年获宝钢教学基金优秀教师特等奖,2004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他采用“建模理论+计算方法+软

8、件工程”的方法,较早开创了国内“计算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