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前体蛋白(TpP)与血栓形成相关性疾病的关系

血栓前体蛋白(TpP)与血栓形成相关性疾病的关系

ID:38199577

大小:20.9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8

血栓前体蛋白(TpP)与血栓形成相关性疾病的关系_第1页
血栓前体蛋白(TpP)与血栓形成相关性疾病的关系_第2页
血栓前体蛋白(TpP)与血栓形成相关性疾病的关系_第3页
资源描述:

《血栓前体蛋白(TpP)与血栓形成相关性疾病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血栓前体蛋白(TpP)与血栓形成相关性疾病的关系发布时间04年02月09日09时40分   上海市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陈凯骏综述胡钧培审校    血栓形成是许多疾病的病理基础。TpP是一种高分子量可溶性纤维蛋白的多聚体,是血栓中不溶性纤维蛋白的直接前体。人体血浆中TpP水平的升高表明有急性血栓形成的危险。因此,TpP对血栓形成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监控上有一定的价值。  1.血栓前体蛋白(TpP)的形成机制   血栓形成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便是循环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化为不溶性的胶联纤维蛋白多聚体。纤维蛋白形成的倒数第二步是凝血酶原复合物将凝血酶原转化为

2、凝血酶,凝血酶再作用于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分子量为340kD,由两条Aα链、两条Bβ链和两条γ链组成。凝血酶从纤维蛋白原Aα链上切割掉纤维蛋白肽A,暴露了聚合位点。此时的纤维蛋白原被称为desAA纤维蛋白原单体单位。它可以与完整的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产物结合,或与其它的desAA纤维蛋白原单体单位发生聚合反应。通过上述反应所形成的复合物,也称为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是循环中凝血酶活性的一个标志。    随着desAA纤维蛋白原单体单位的聚合,凝血酶从Bβ链上再切去另一组肽(纤维蛋白肽B),从而形成了desAABB纤维蛋白。这种可溶性的多聚体是纤维蛋白的直接前体,所

3、以被称为血栓前体蛋白(TpP)。随着聚合的进行,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多聚体逐渐变成血栓中的不溶性纤维蛋白多聚体。    2.TpP作为血栓形成标志物的特点   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多聚体已经通过电泳技术在心肌梗死病人和深静脉血栓栓塞病人中被证实。血栓前体蛋白的特点在于,它是血栓中的不溶性纤维蛋白的直接前体,因此,它的血浆浓度的升高表明有急性血栓形成的危险,是血栓活动水平的指标。而其它的一些标记物,比如凝血酶原片段F1+2、凝血酶-抗凝血酶和抗纤溶酶复合物等,它们血浆浓度的高低仅仅表明了凝血系统中活性的改变。因此,对于正确判断有无血栓形成相关性疾病并不十分有效。   对

4、于心肌梗死病人来说,TpP的测定相对其它的一些辅助检查更有时间优势。由于心电图的敏感性仅有50%~70%,因此临床上多用一些生化指标(如CK-MB、肌钙蛋白、肌球蛋白等)辅助诊断。但是这些指标的升高往往发生在心肌组织坏死之后。TpP则不同,由于它提示的是血栓形成而非心肌坏死,其血浆浓度高峰时间较上述指标有明显提前。有人做过试验,在心肌梗死引起的胸痛病人中,6小时后TpP值达到高峰,而CK-MB到12小时时才达到高峰。由此看来,作为不溶性纤维蛋白的直接前体,TpP的升高不仅对于血管内血栓形成有高度的特异性,对于心肌梗死等血栓形成相关疾病还有更加快捷的特点。这为进

5、一步溶栓及抗凝等治疗赢得了时间。    3.TpP与血栓形成相关性疾病之间的关系   体内的凝血纤溶状态的破坏促进血管内纤维蛋白形成可引起许多血栓形成相关性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中风、深静脉血栓栓塞以及DIC等等。TpP是血栓的直接前体。TpP水平的升高是活动性血栓形成的重要标志。可溶性蛋白多聚体已经通过电泳技术在心肌梗死病人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中被证实。而通过ELISA方法,测得DIC以及手术后血栓综合征等有血管内血栓形成的病人,TpP水平均有升高。同时,对于正进行侵袭性手术操作并予以足够抗凝的病人,TpP水平显著降低。以下分别讨论几种血栓相关性疾病与TpP

6、之间的关系。   3.1 急性心肌梗死(AMI)与TpP之间的关系 David等人曾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研究了一组胸痛病人的血TpP浓度。结果发现,AMI病人的血TpP浓度是对照组的4~20倍。而与之相对照的,不稳定心绞痛的病人以及其它原因(如肺水肿、焦虑等)引起的胸痛病人,TpP的浓度并无显著升高。而在另一项独立的实验中,胸痛病人被分为4组:①心梗胸痛在6小时内的;②心梗胸痛超过6小时的;③其它原因的胸痛病人;④有其它与血栓形成有关疾病的病人(如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与对照组比较,第一组的病人血TpP浓度显著升高约18倍(P<0.01)。第四组的病人血Tp

7、P浓度亦有显著升高。与之相对的,第二组及第三组的病人,TpP试验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均为100%。因此,TpP试验可与其它试验一起作为诊断和排除AMI的指标,并可作为是否进行溶栓和放支架的依据之一。该实验同时发现,胸痛6小时时,TpP的浓度已达到高峰,12小时时已有所下降。而此时另一些心梗指标如CK-MB刚开始显著上升。由此可见,TpP可以提示心肌梗死病人的血管内血栓形成阻塞的最初阶段。这比坏死期明显提前。    Laurino等也做了相似的研究。他们对115例有心肌缺血症状或有心肌梗死6小时内症状者进行了TpP的测定。它们分别于起病的0、1、2、4、8、16、2

8、4小时抽血。结果发现,17例起病在6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