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199973
大小:2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5
《佛门常见礼仪》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佛门的常用礼仪有哪些? 新年快到了,中国人有大年初一上寺院进香的民俗传统。每年的大年初一,各大寺院香客人山人海,但是详细观察,知道佛门礼仪的人却不多。一个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进香,很多人进香都是一把一把的烧,表示自己的虔诚,殊不知这样做是不符合佛教礼仪制度的,而且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现在寺院周边的商店出售的香,大多含有化学成分,当寺院香客暴增的时候,大批量燃烧这样的香,会让很多体质弱的人有短暂的眩晕感和恶心的感觉。很多香客可能从来没有想到给身边的人带来的不适应的感觉。正确的进香方式是只燃三支香,或者只燃一支香。 依照汉传佛教的传统,
2、三支香是供佛法僧三宝的。一支香同样可以用来代表三支香,供养佛法僧三宝。一支用料纯粹的檀香或者藏香,肯定比那些成捆的化学香要好很多。大家不妨从今年的春节开始这样做,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空气环境。我每次去寺院,都是自己从家里带几支香过去,不会去买那些寺院旁边的化学香或者高价香。因为实在没有那个必要。 现在来说说佛门一些常见的礼仪。 一、殿堂仪规 古时中国能住『殿』里的都是帝王:佛教进入中国以后,历代帝王尊佛为医王,这个医王不是说佛能治我们的疾病,而是指佛教智慧能治疗众生的烦恼生死大病。佛教最初传入东土,是为王公贵族所信仰尊奉
3、的。从史料记载看,把供奉释迦牟尼的处所称为殿,是从武则天那个时代开始的。后来民间逐步有俗语流传至今,叫做『无事不登三宝殿』,意思是指当人们有困难的时候就想起佛法来了,这个时候就会去寺院求佛。平时没事的时候,大部分人想不起来去寺院。这种情况到今天仍然依旧,没有什么改观。久而久之,佛教就被罩上迷信的外衣了,而佛教真正的教育功能已经不为世人所知了。 (一)进入大殿应有的礼仪: 1.按照佛门的礼仪,进入大殿应从大门的左右两侧而入,不可行走正中央,以示恭敬。若靠门左侧行,则先以左脚入,右侧行则右脚先入。 2.除佛经、佛像及供物之
4、外,其余物品最好不要带入。 3.唯有诵经、礼佛、打扫、添油香时方可进入大殿,不可以把佛殿做为穿行的通道,任意穿梭游走。 4.进殿之前当先净身心,如果有条件洗手的话,最好能洗净双手。进入大殿后不可东张西望、到处观览,要先礼拜后方能瞻仰佛像圣容,通常佛门中人会默念:「若得见佛,当愿众生,得无碍眼,见一切佛。」 5.于佛殿内只能右绕,不可左旋,就是要以顺时针方向绕佛,以示正道。 6.于大殿内不可谈世俗言语,更不可大声喧哗,除听经闻法,全体禅坐外,不可坐于殿内,即使讨论佛法,亦不可高声言笑。 7.于佛殿内,不得支脚
5、、倚壁、靠桌、托颚叉腰站更不可笠杖倚壁而立或涕唾污秽等。站立时应放掌或合掌站直,以示恭敬。 8.在大殿内勿打呵欠、吐唾液、放屁等,逼不得已时,应退出殿外。打呵欠时应以袖掩口,吐唾液时用卫生纸包好放于口袋内,勿进进出出影响大众。 (二)如何尊敬佛像: 1.不可批评佛像之庄严与否,凡佛像不得安于卧室内。 2.凡经过有佛像处,应当整衣礼拜或合掌问讯:如在经堂、佛殿应当礼拜,如因时间、空间不便,可合掌或问讯。 3.见有佛像损坏,应予参照下面的方法处置,切不可任意堆置: (1)佛像若有损坏或不洁,应尽量修复,如
6、重新裱褙等,并使其洁净。 (2)如无法修复,纸制者应以恭敬之心火化,并将余灰持往净处掩埋。石雕木刻者,以恭敬之心火化或分解后,洒散于河川大海,勿使人践踏到。 4.上香的方法: 佛教各宗各派都有上香的仪轨,如果是已经皈依的居士,按照自己熟悉的仪轨进香即可。如果是一般香客,可以用大拇指、食指将香夹住,余三指合拢,双手将香平举至眉齐,观想佛菩萨显现在我们的眼前,接受香供养。如果人很多时,将香直竖向上,以免烧到他人。上香时以一支为宜,若要上三支香,则将第一支香插中间(口念,供养佛)、第二支香插右边(口念供养法)、第三支插左边(
7、口念供养僧)、合掌(供养一切众生,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贤圣)。 5.点香时不可用口吹火熄。将香插好后,退半步问讯即可、不用一直点头。 6.如看见佛像或经书置于不洁之处,应当捧持移置净处。若见有人对佛像不恭敬时,宜私下善言相劝。 (三)如何礼佛(拜佛): 1.礼佛不必立于中间,唯须虔敬礼拜即可。当知佛具三明、六通、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只要众生起心动念,佛无一不知,是故只要出于至诚心、恭敬心,什麽位置皆是好地方。我常看到有人非要等到大殿正中位置才肯拜佛,如果是平时人少,这样做无可厚非。但是
8、如果遇到人山人海的节日时候,大可不必这样做。因为这样会影响到后面的礼佛人群,而且非常容易出现踩踏事件的发生。大家千万要注意。 2.不论佛殿内供有多少佛,通常入殿礼佛以三拜即可,个人修行则听其意愿,若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