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1课导学案(人教版)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1课导学案(人教版)

ID:38250282

大小:9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01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1课导学案(人教版)_第1页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1课导学案(人教版)_第2页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1课导学案(人教版)_第3页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1课导学案(人教版)_第4页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1课导学案(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1课导学案(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1、《桃花源记》学习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词语的古今异义现象。2、初步学会利用注解来读懂文言语句的意思。3、了解作者理想中的社会和“世外桃源”的真切含义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前置作业一、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梳通课文,完成下列各题。1、读一读、写一写、练一练。huò()然yǎn()然qiān()mò()yì()太守bīn()纷垂tiáo()叹wǎn()刘子jì()语()云便要()还家2、对照注释,解释下列词语。为业:夹岸:杂:异:穷:平旷:属:悉:怡然自乐:所从来:咸:问讯:先世:邑人:不复出焉:间隔:皆:语云

2、:不足:既:诣:遣:欣然:课堂探究3、古今词义辨析鲜美:古义()今义()交通:古义()今义()妻子:古义()今义()6绝境:古义()今义()无论:古义()今义()如此:古义()今义()缘:古义()今义()延:古义()今义()津:古义()今义()4、一词多义辨析舍:便舍船()屋舍俨然()寻:寻向所志()寻病终()志:处处志之()寻向所志()向:寻向所志()耽耽相向()5、了解作者6、翻译下列句子①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②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③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3、,悉如外人。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⑤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⑥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⑦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⑧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6⑨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⑩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当堂检测背诵课文,提出学习中存在的疑问,以便在下堂中有针对性地学习。温馨提示:将你认为子难以理解词语或有疑问的语句作上批注。善于提出问题: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第二课时一、小组交流预习情况,并选代表展示预习成果。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4、大意1、概述故事:题目中的“记”是一种文体,本文是桃花源诗中的序,或说引子,是记叙性的文字,试用尽量简练的语言概述所叙故事 2、整体感知:桃花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试用几个简洁的词语从不同角度概括一下                            三、细读课文,走进桃花源1、想像描述:从桃源留给我们的总体印象中任选一词,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课文再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向人们绘声绘色地生动描述桃源之美——试采用“这是一个的桃花源,请看”的格式来描述一下62、合作探究:桃源中人当初是怎样到桃源的?他们是否愿意离开?桃源

5、内与外界应该有何不同?  四、与作者对话,理解一种情怀,走进一种境界1、探寻考证:你认为美丽的桃源是真实存在的吗?何以为证?  2、深入理解:联系作者经历思考他为何要塑造这样一个美丽的人间仙境?你能理解作者的情怀吗?  当堂检测读写练习生活在东晋的陶渊明描绘了这样美好的境界,却是并不存在的,而生活在今天的你们,已经拥有了美好幸福的今天,一定对明天有着更为美好的憧憬你希望自己生活的未来社会是什么样的呢?请用美丽的语言加以描绘参考题:我心中的世外桃源 达标检测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

6、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6)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俨然:属:阡陌:垂髫:要:绝境

7、:遂:叹惋:2.将“渔人”、“村人”两词语准确填入文中括号内。3.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古义和今义。(至少三个)4.用语段中的原句回答。(1)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2)村人见渔人后,“大惊”“问所从来”是因为他们。(3)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4)“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5)“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5.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其叹惋的原因是()A.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自己而叹惋。B.为自己住在这里消息闭塞,竟不知道外界有这么大的变化而叹惋。C.为外界社会的动

8、乱、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D.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都已经是晋朝了。6.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为什么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样评价?写一段话表明你的看法。答案:【资料链接】作者简介: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生于东晋末朝,出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