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近代道德起源理论的演进逻辑_从霍布斯_哈奇森到休谟_刘水静

英国近代道德起源理论的演进逻辑_从霍布斯_哈奇森到休谟_刘水静

ID:38279608

大小:2.25 M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30

英国近代道德起源理论的演进逻辑_从霍布斯_哈奇森到休谟_刘水静_第1页
英国近代道德起源理论的演进逻辑_从霍布斯_哈奇森到休谟_刘水静_第2页
英国近代道德起源理论的演进逻辑_从霍布斯_哈奇森到休谟_刘水静_第3页
英国近代道德起源理论的演进逻辑_从霍布斯_哈奇森到休谟_刘水静_第4页
资源描述:

《英国近代道德起源理论的演进逻辑_从霍布斯_哈奇森到休谟_刘水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1年第10期英国近代道德起源理论的演进逻辑———从霍布斯、哈奇森到休谟■刘水静邓扬麒英国近代三位道德哲学家霍布斯、哈奇森和休谟,均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寻求和追问道德的基础,并以此来构建自己的道德学体系。霍布斯认为道德起源于人的自爱或自保本性,这种理论却被哈奇森称为“自私的道德体系”。哈奇森主张从人的仁爱本性出发来解释道德的基础,但哈奇森本人的道德体系因全面否定霍布斯的理论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休谟在批判吸收霍布斯、哈奇森道德哲学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人性中的“有限同情心”的理论预设,并最终超越霍布斯和哈奇森而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仁爱的道德体系”

2、。[关键词]霍布斯;哈奇森;休谟;自私;仁爱[中图分类号]B82-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2011)10-0053-04刘水静(1984—),男,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伦理学史;邓扬麒(1983—),女,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和西方法制史。(湖北武汉430072)与中世纪主流伦理学思想相比,英国近代道德哲学动。在“自然状态”中,虽然存在“自然法”,但人与人之间在考察道德起源时的理论视角实现了从神到人的转变:仍然处于战争状态。也就是说,“自然法”仍然无力确保道德的基础根

3、源于人或人性,而不再是根源于上帝或神人的安全和生存。霍布斯进而认为,为了解决这种困境,启。于是,人们道德行为的动机和目的,不再与神有关,人们唯有相互订立契约,让渡自己的部分权利给某个或而是直接与人相关。所以,考察近代伦理学家的道德起某些人,从而组建一个强力国家,以此捍卫“自然法”的源理论,我们几乎都要从他们对人的本性的预设开始谈权威和效力。起。这就是国家主权———“利维坦”———的诞生逻辑。然一、霍布斯:道德起源于人的自保本性而,从《利维坦》一书的章节排列中,我们发现霍布斯并霍布斯关于道德和道德起源的理论,集中体现在他没有用任何一个与“道德”一词

4、直接有关的标题来命名的政治哲学思想中。在考察人类社会和国家的起源等政某个章节,以对道德问题展开专门的讨论。这并不是因治学问题时,霍布斯从人的“自然状态”谈起。他从处于为霍布斯在探讨自然法和国家起源时不重视道德,而是“自然状态”下的人的激情中追寻人的“自然权利”,并基因为他把自然的理性法则本身看做了道德法则。在《利于“自然权利”和人的理性推导出“自然法”。只是在霍布维坦》第十五章中讨论自然法时,霍布斯说:“我在前面斯看来,在人的激情冲动面前,理性是软弱的。作为理性所说的正义、感恩、谦谨、公道、仁慈以及其他自然法也的命令即“自然法”本身也是软弱无力的

5、。因此,在国家是善;换句话说,它们都是美德,而其反面的恶行则是权力产生之前,理性法则根本无法约束人们的感性冲恶。”[1](P122)所以霍布斯宣称:“研究这些自然法的科学是53江西社会科学2011.10唯一真正的道德哲学。”[1](P121)一恶行,但这种赞赏并不能真正为人们内心的道德感所在霍布斯眼中,人的自我保存的激情是第一位的。认可。最后他得出结论,道德感(作为评价他人行为善恶基于安全和自保的目的,人们通过理性的指导,制定了与否的标准)不能为个人的利害计较所打消。[2](P789)规范人们交往行为的道德法则。所以,道德法则本身在其次,关于“道

6、德行为”的基础的问题。哈奇森在第服务于人的激情的同时,也对这种激情做某种程度的调二节中先批判了道德行为能够起源于人的自爱之心的节,调节的目的是为了让这些激情获得更好的满足。观点,否认这些自爱的动机可以作为人们道德行为的真在此基础上,霍布斯从两方面论证了“道德起源于正基础。[2](P797)接着,他为道德行为所寻找到的真正基础人的自保”这一观点。一方面,人们在对他人的行为作道或动机就是“我们本性中的某种决定”,即人们天性之中德评价时,其出发点正是内心的自爱天性。即是说,我赞的“爱人之心”。这样,哈奇森立足于人性中的仁爱天性,许他人某一行为,称其为道

7、德的善,原因是该行为有利重新解释了古希腊时期人们普遍谈论的四大美德,“节于我自身的利益:“善与恶乃是指示我们的嗜欲和憎避制”、“勇敢”、“审慎”和“公正”。他认为这些品质之所以的别名。”根据自己的这种嗜欲和憎避,“有时候对一种被称为“美德”而受赞赏,就是因为它们背后的仁爱动行为,他加以赞美,也就是,名之为善……”[1](P122)另一方机:“它们以普遍谋求公共的善和表示对于理性者的感面,人们在做道德行为时,亦即在履行道德法则时,其内情,为其特质。”[2](P79)在动机也绝非出于自爱或自保的意图之外。恰恰就是因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哈奇森从上述两个方

8、面全盘否为履行法则的意图是自爱或自保,人们主动地去认真履定霍布斯的道德理论时,他自身也走向了某种极端。行道德规则的可能性就十分有限,因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