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轴索损伤

弥漫性轴索损伤

ID:38284083

大小:4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07

弥漫性轴索损伤_第1页
弥漫性轴索损伤_第2页
弥漫性轴索损伤_第3页
弥漫性轴索损伤_第4页
弥漫性轴索损伤_第5页
资源描述:

《弥漫性轴索损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弥漫性轴索损伤神经内科2009-12-0122:20:34阅读487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弥漫性轴索损伤基础及临床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axonalinjury,DAI)是外伤直接引起的广泛性脑实质轴索损伤,系颅脑损伤后的一种常见病理类型,其特征为神经轴索断裂,临床上以意识障碍为其典型表现,诊断和治疗困难,预后极差。近年来对DAI的研究很多,已深入到亚细胞和分子水平,病理机制被逐渐阐明,干预病变进展的药物已在动物实验研究中得到证实,并开始在临床中予以应用。一.DAI历史DAI概念的雏形,源

2、于Strich1965年在描述脑损伤后植物生存患者时所用的术语,即大脑白质弥漫变性。60年代,Nevin和Peerless也强调了大脑白质损伤对预后的影响,并称之为弥漫性白质撕裂伤。70年代,Zimmerman对大脑白质撕裂伤的CT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80年代,Adams根据某些脑外伤患者胼胝体、内囊、脑干及穹隆等部位的神经轴索出现特征性损伤改变这一尸检结果,首次提出DAI,意在特指该类以轴索集聚区(含大脑白质)受损为主的脑损伤。从此,DAI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脑损伤已被广泛认可和采纳。二.DAI发病率和预后由于诊断标准不

3、一,发病率报道也不一。临床报道DAI占重型颅脑损伤的28%~42%,与33%的脑伤死亡有直接关系。在脑外伤死亡病人中,DAI占29%~43%。DAI是颅脑损伤后出现非血肿性迁延昏迷、严重致残的最常见原因,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DAI是颅脑损伤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病理变化,轻、中型脑伤也可存在DAI,只是受损轴索的数量和分布范围不同。从临床角度讲,从短暂性意识障碍(脑震荡)到持续性昏迷(原发性脑干损伤)均可合并DAI。一般来说,DAI预后差。重型DAI病人治愈率5%,重残率14%,轻残率17%,植物生存率15%,死亡率高达49%

4、。Gennarelli(1987)按GOS评估法统计DAI预后百分比,结果显示,DAI早期病死率较高,占脑损伤早期死亡例数的33%。由于缺乏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脑水肿等致颅内压明显增高的占位效应,故其预后极差的原因,除因脑干损伤引起中枢性功能衰竭外,还与持久、深度意识障碍引起的多系统并发症有关。预后判断的指标,除影像学检查外,GCS亦是简便的评估手段。三.DAI发生机制过去曾认为,白质损害继发于缺氧、缺血或因颅内血肿或脑肿胀所致的颅内压增高。1982年,Gennarelli利用特制装置,成功地用灵长类动物复制出与人类DA

5、I病理特征和临床表现一致的创伤性迁延性昏迷的动物模型,证明:①DAI是一种原发性脑损伤,并阐明了DAI发生的生物力学机理。②DAI只发生于头部成角和/或旋转加(减)速过程中。③不必有任何物体打击头部或头部撞击任何物体。DAI发生的生物力学机理:在头部成角和/或旋转加(减)速过程中,由于脑内各组织的质量不同,因此其运动的加速度和惯性也不同,头部在成角或旋转加/减速运动中,周围脑组织与中央脑组织之间产生相对运动,将在脑组织内产生剪切力和牵张力,作用于神经纤维,即造成轴索的剪切伤或牵拉伤。在损伤时,头部不必与外界接触,如果有接

6、触,这种接触也只对头部的运动产生影响(出现加速或减速),而与否发生DAI无关。动物实验进一步证实,轴索损伤的严重程度及分布范围与加(减)速度的大小、持续时间以及头部运动的方向有密切的关系。加(减)速度小、持续时间长(10-20ms)的加/减速运动容易产生DAI。不同旋转方向造成的DAI轻重不同,从重到轻排列,头部轴向(水平位旋转)>侧向(冠状位)>斜向(介于冠状面和矢状面之间)>前后向(矢状面),头部轴向旋转较侧向旋转更易产生意识丧失。临床的实际情况与DAI的生物力学原理相吻合。DAI常见于交通事故伤中。在翻车、撞车时,

7、头部将经历加速或减速和旋转运动过程,同时头部撞击到相对较软的车内钝物(如衬垫的仪表盘、有弹性的挡风玻璃、可变形的车顶棚等)时,减速运动过程也相对较长,因而特别容易发生DAI。临床和病理研究发现DAI较少合并颅骨骨折,这与脑挫裂伤多伴有颅骨骨折形成鲜明对照,说明两者的致伤机制的确不同。四.DAI病理变化(一)三大病理特征1.广泛的轴索损害:累及大脑、脑干和小脑的白质和大脑深部核质,包括中线旁皮质下白质、胼胝体、穹隆柱、内囊、基底节及丘脑、齿状核背侧小脑叶、皮质脊髓束、内侧丘脑系、内侧纵束等。2.胼胝体局限性出血灶:病变多位

8、于中线一侧,常见于胼胝体下部,室间隔可受累甚至断裂。3.上脑干背外侧局限性出血灶:病变位于中脑和桥脑上部,单侧或双侧,常常累及小脑上角。前者依赖光镜和电镜检查,后两者依赖肉眼和光镜检查。(二)病理分级Ⅰ级只有广泛的轴索损害。轻型DAI。Ⅱ级Ⅰ级+胼胝体局限性出血灶。中型DAI。Ⅲ级Ⅱ级+上脑干背外侧局限性出血灶。重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