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观及其变革

自然观及其变革

ID:38293894

大小:3.89 MB

页数:98页

时间:2019-06-07

自然观及其变革_第1页
自然观及其变革_第2页
自然观及其变革_第3页
自然观及其变革_第4页
自然观及其变革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然观及其变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讲自然观及其变革第一节古代与中世纪自然观第二节近代科学的兴起与机械论自然观第三节辩证自然观的革命第四节当代科学突破与自然观的新探索第三讲自然观及其变革第一节古代与中世纪自然观第三讲自然观及其变革一、中国古代自然观第一节古代与中世纪自然观二、古希腊自然观五、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自然观三、柏拉图的理念论和亚里斯多德的目的论四、中世纪神学自然观一、中国古代自然观1.原始思维形态的古代自然观2.理性思维形态的古代自然观1,原始思维形态的自然观神话和巫术是原始思维的两个基本形态。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十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蚤

2、予地,天日高一丈,地g厚一文,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板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原载《三五历记》,已佚.现残存干《艺文类聚》卷一)昔盘古氏之死也,头为岳,目为日月,脂贪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秦汉间俗说:盘古氏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劈为北岳,足为西岳。先儒说:盘古氏泣为江河,气为风,声为雷,目瞳为电。古说:盘古氏喜为晴.怒为阴。吴楚间说:盘古氏夫妻,阴阳之始也。(载于《述异记》)中国原始思维自然观的理论形态.主要是中国占代早期的阴阳、五行和八卦说。阴阳说最早起源于解群宇宙万物本原的尝试,是与科学、政治、宗教思想混杂在一起的。其核心思想是.宇

3、宙中存在两种基本因素,即阳和阴;这两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万事万物的结构和相互关系。阴阳学说具有很辩证的思想,也具有强烈的非理性神秘主义色彩。从最初的阴阳学说.后来形成了很理论化的以解读《易经》为主的阴阳辩证学说.即所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五行说最早见于《国语·郑语》,史伯曾以五行向郑桓公解释万物组成、并且说明违反它的同朝为什么衰败。《尚书·洪范》中进步记载了五行—水、火、木、金、土。五行学说一方面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特征,另一方面也具有典型的非理性巫术特征。它的核心是相生相克与循环观。五行无常胜.《墨经》阐明了五行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的关系。李约瑟认为,五行的概念不是一系列五种基本物质的概念,而是五种基本过程的概念。中国人的思想在这里独特地避开本体而抓住了关系。中国哲学家张岱年先生认为五行是生活中的五种基本资料。董仲舒以后多认为五行是构成万物的五种元素,但不是最基本的元素,五行说从属于阴阳说。八卦说八卦说是中国古代较为成熟的一种学说。关于这方面我们将在科学方法论中详细说之。二、古希腊自然观在史前,“自然是一个茫茫有生命的、自我运动的、有感觉和有意识的有机体,其中人类和其他生物被置于渗透一切的灵魂实体的中心。这个灵魂最终与构成万物的、不能再分解的材料(或本质)同一,也是它的纯粹形态”在古希腊,科学处于

5、萌芽状态,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是以思辨和直观的方式进行的,自然哲学和自然科学没有区分开来,“最早的希腊哲学家同时也是自然科学家”。他们探寻世界的成分、组成和它的运行等等;他们开始仔细思考、推论和证明自然的法则,形成对自然的独特的看法。泰勒士:“水”是万物的始基阿那克西米尼:万物的始基是“空气”赫拉克利特:“火”是万物的本原三、柏拉图的理念论和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第一节古代与中世纪自然观一、中国古代自然观二、古希腊自然观三、柏拉图的理念论和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柏拉图(公元前427一前347)认为,存在着两个世界:一个是理念或相的世界,包含着任何个别事物的完美的理念;另一个是经验的

6、或物质的世界,这是理念或相的不完美的复制。现实中的经验世界完全是虚假的,充满着似是而非的假相,而只有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是真正的世界,是通过运用概念思维所独立建构起来的一个理论世界。现实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具体体现,现实事物是因为“分有”了理念才存在。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一前332)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偶性存在不能独立存在而依赖于实体存在。实体是“作为存在的存在”。相对于一般性的实体,如“人”,个别性的实体,如“苏格拉底”则更真实,应该是第一实体。对于这第一实体,他用“四因说”来说明它存在的原因,即质料因、动力因、目的因和形式因。质料因和形式因是最

7、基本的,没有无形式的质料,任何质料都要以特定的形式存在,也没有无质料的形式,任何形式都以质料为物质基础,它们两者的结合就生成任何具体的、个别的事物。宇宙万物的生成过程就是由质料向形式不断生成、转化的过程。这种转化是有目的的。在这里,“所有的自然物都有某种本性,那就是它们的形式,形式使它们趋向于发展。这种自然发展就是目的”。四、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第一节古代与中世纪自然观一、中国古代自然观二、古希腊自然观三、柏拉图的理念论和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四、中世纪神学自然观中世纪思想的先驱者、哲学和基督教教义的奠基人,西罗马主教奥古斯丁(354—430)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