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与高考制度改革研究

新课程与高考制度改革研究

ID:38311468

大小:229.00 KB

页数:48页

时间:2019-06-09

新课程与高考制度改革研究_第1页
新课程与高考制度改革研究_第2页
新课程与高考制度改革研究_第3页
新课程与高考制度改革研究_第4页
新课程与高考制度改革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与高考制度改革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课程与高考制度改革研究教育部考试中心研究背景近三十年来,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日益凸显的时代背景下(毛入学率超过20%),高考制度渐渐暴露出许多不适应之处。社会各界要求改革和完善高考制度的呼声日益强烈。当前,教育战线无论是一些高校还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都在积极探索高考改革的路径与方法。高考改革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加速之势,对若干问题的认识亟待理清。主要研究内容一、高考制度的历史演变与作用二.高考制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研究三.新课程标准下,高考及评价多样化的研究四.高考制度改革趋势的探讨一、高考制度的历史演变与作用作为我国基本教育制度之

2、一的高考制度,形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定型于八十年代。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就提出了研究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的问题。近30年来,我国在改革与完善高考制度方面所作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1985年开始了标准化考试的试验;同年,为纠正以高考成绩评价中学,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开始试验高中毕业会考。1993年,实行了会考基础上的“新高考”改革,也就是“3+2”科目改革,确定了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指导思想。1997年实行高校招生计划的并轨改革,将原来的两轨变为一轨。1999年,为促进素质教育改革,扩大高校自主权,广东省率先实行“3+X”科目改革,到2002年,推广至全国。1999年,天

3、津、广西等省市开始试行网上录取,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保证了录取制度的公平,至2002年全部实现网上录取。2000年,北京、安徽等省市开始实行春季高考改革,开始改变一试定终身的体制,为考生增加了选择的机会。2003年,清华、北大等22所高校试行自主招生的改革试验,进一步扩大了高校的招生自主权。高考时间由7月改为6月。对考生年龄的限制也逐步放开等。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推动了高考制度逐步走向公平、科学与完善二.高考制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研究素质教育作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界的共识,其核心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部(原国家教育委员会)

4、从课程、教学模式、招生制度等方面进行了诸多的改革。尤其是2002年以来,部分省市采用了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习方式都有很大的不同。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考试评价方式是否能够顺应这些改革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学改革受制于考试改革,要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彻底改革考试制度。考试制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问题,是当前高考制度改革面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激烈的“素质派”的言论是取消高考制度,改良派的观点是积极稳步的改革高考制度。总体上说,高等学校用统一考试分数选拔人才与其他标准相比更为科学和公平。高考对素质教育的实施有着不容质疑的巨大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应试教育正是体现了这种双

5、面影响。1.问卷调查的视角大规模的问卷调查显示,现行统一高考制度的实施效果总体上较好。(1)对引导中小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效果较好;(2)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科目设置比较合理,命题比较科学;(3)比较公平;(4)学生的高考成绩与大学学习成绩的相关性较高;(5)学生的高考成绩与平时学习成绩的相关性较高;(6)现行高考制度带来的竞争压力,其积极意义大于消极意义;(7)统一考试是学生最好的升学竞争手段。现行统一高考制度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1)现行高考制度的最大弊病是,评价指标不全面,高校过分倚重一次高考成绩录取学生。高中教师认为这不利于对他们教学水平的真实评价,家长认为

6、这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大学教师认为这不利于大学的人才培养,大学生认为这不利于他们进入大学后的后续学习。(2)没有体现出高校各类人才培养对考生科学素质的不同要求。(3)大学新生在综合素质方面最欠缺的是道德素质,其次是心理素质。(4)大学新生在知识素质上最欠缺的是知识宽度。(5)大学新生在能力素质上最欠缺的是应用能力,其次是创新素质。调查显示,两个十分集中的焦点问题:一是关于高考志愿的问题。二是关于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的问题。其中“综合评价”问题,体现出民众对素质教育理念落实的期望,与“实施多元综合评价”的高考改革思路完全吻合。2.理论分析的视角高考对教育的作用机制,通过“考什么就教什么

7、学什么”或者严格说来的“招考标准的科学化程度”起作用,从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从消极面说,通过“不考什么,往往就不教什么不学什么”或者严格意义上通过“招考标准的缺陷”起作用。高考对社会的作用机制,则通过录取结果来反映,这客观上形成了“成功者”与“失败者”心态,进而左右了教育的心态。在高考就高考目的、过程、结果考察,外部社会功能日渐强化的背景下,在高等教育与高中教育的数量与质量矛盾情况下,高考目的与高等教育目的、高中教育目的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