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树杰-研究性学习

陈树杰-研究性学习

ID:38327204

大小:608.31 KB

页数:49页

时间:2019-06-10

陈树杰-研究性学习_第1页
陈树杰-研究性学习_第2页
陈树杰-研究性学习_第3页
陈树杰-研究性学习_第4页
陈树杰-研究性学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陈树杰-研究性学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研究性学习的几个问题陈树杰教授全国教师教育学会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委员会理事长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研究与培训基地主任《综合实践活动与师生发展》项目组长《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小学综合版主编电话:010-68903803Emil-sdr117@vip.163.com1教育现实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观念落后,内容方法陈旧,学生课业负担沉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精神不强,创新型,复合型,实用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活,学校办学活力不足上述问题如何解决,是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设

2、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中小学进行学科教育改革的同时,实施研究性学习,实现课程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不失为破解上述难题的良方之一。2研讨问题及其汇报思路理论是实践的向导。课程改革,在中小学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研究性学习,必须坚持以正确的理论做指导。就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汇报:☞从学习方式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用认知规律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高中研究性学习特点实及其实施☞实现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文化内涵3一、从学习方式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4什么是学习方式专家们说:“新课改的关键是转变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

3、究。”“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是学习方式的基本维度,人们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对教和学的特征做出判断.”那么,什么是学习方式,学习的基本方式有几种?自主、合作、探究到底是基本学习方式,还是学习方式的基本维度呢,又应该怎样正确地对待“转变”学习方式这个“关键”问题呢?5“学”与“习”是两种基本的学习方式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就是继承,“习”则是实践。“学而时习”是孔子对人们学习方式的精妙概括,集中的反映了他“学做结合”的教育思想。奥苏贝尔指出,要想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可以有两种不同形式或途径:接受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前者主要是依靠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4、,并通过“传递—接受教育方式”来实现;后者则主要依靠学生发挥认知主体作用,并通过“自主实践和发现”的方式来实现。“学”与“习”是人们认知过程中两种基本学习方式。两种学习方式,反映了两种认知途径。它们的内容不同,特点不同,教育功能也不一样。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基本学习方式了。6夸美纽斯的学习理论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首次制定了分班授课的制度,主张“对科学、艺术和语言分别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甚至提倡“学生除了适合他们班级的书本以外不可得到别的书本。”但他同时又十分重视学生的活动,主张“给他们一些工具,让他们玩农作或政治游戏,当士兵、当建

5、筑师等等,去探访各种各样的手艺”。在他看来,“这种娱乐可以导致正经的事情”,这样做“学校里青年人的学习可以组织得同整天玩球一样快乐”。因此,“学校就可以首次成为实际生活的序幕了。”7两种学习方式比较继承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学习内容前人优秀文化成果(陈述性知识)方法技能经验(程序性知识)学习特点理解记忆需循序渐进模仿探究要从实际出发关注事项尽信书,不如不读书。力戒一个“死”字。深入探究,就怕不自信。坚持一个“实”字。发展前景用实践检验真理在继承的基础上突破用理论引导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升学习只有这样两种基本形式,任何人概莫能外。只不过在人们成长发展

6、的不同阶段,其呈现形式各不相同而已。8几点基本认识学习方式是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组织形式和学习策略等诸要素的总体概括,它反映的是学习者学习时的基本认知取向和行为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形式、策略或方法。。基本学习方式可以概括为两种:继承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所谓自主、合作、探究并非基本的学习方式,也不是学习方式的基本维度。认知形成和发展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继承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两种方式共同作用,两者有机结合,互为因果,最终会形成人们各具特色的认知风格和知能结构。两种学习方式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对于人们认识的形成和发展都有存在的价值,也都都

7、有存在的必要。学习方式可以选择,可以变革,唯独不能置学习内容特点和要求于不顾,进行所谓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身心发展特点看,实践学习对青少年尤其具有重要意义。把以探究为特点的实践性学习纳入中小学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对现实问题的主动探究,学习获得知识的方法,是知识教学领域一场深刻的革命。9二、用认知规律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10陶行知改名字留给我们的启示陶行知(1891-1946)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中曾几次改名,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陶行知原名陶文浚,1909年考入南京金陵大学文科,因信仰明代学者王

8、阳明“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即改名“知行”。1914年他到美国留学,师承约翰.杜威,深受其影响。回国后经多年教育实践,1929年发表“行是知之始”一文,提出与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